前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现代活性阴离子聚合 | 第12页 |
·(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阴离子活性聚合 | 第12-25页 |
·聚合单体的选择 | 第12-13页 |
·极性单体的聚合理论 | 第13-14页 |
·(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阴离子活性聚合研究背景 | 第14页 |
·(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阴离子聚合的进展 | 第14-20页 |
·实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阴离子活性聚合的难点 | 第20-24页 |
·其它极性单体的阴离子聚合情况 | 第24-25页 |
·有机铜化学 | 第25-33页 |
·有机铜发展史 | 第25-26页 |
·有机铜盐的分类及其合成方法 | 第26-27页 |
·有机铜盐的性质 | 第27-31页 |
·有机铜盐在聚合反应上的应用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原料及其规格、来源 | 第33-34页 |
·原料纯化与试剂合成 | 第34-38页 |
·原料的纯化 | 第34-35页 |
·试剂的合成 | 第35-38页 |
·GMA、MMA、BMA、St等的聚合 | 第38页 |
·表征与测试 | 第38-40页 |
·转化率(Conv./%) | 第38页 |
·引发效率(f/%) | 第38-39页 |
·微观结构(~1H-NMR) | 第39页 |
·分子量(M_n)及其分布(M_w/M_n)(GPC)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60页 |
·有机铜锂Cy_2NCu/n-BuLi体系的选择 | 第40-57页 |
·Cy_2NCu/n-BuLi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负离子聚合 | 第40-43页 |
·不同有机铜锂引发MMA聚合的比较 | 第40-41页 |
·MMA聚合的活性特征 | 第41-42页 |
·不同比例的Cy_2NCu/n-BuLi引发MMA聚合 | 第42-43页 |
·(Cy_2N)Cu/n-BuLi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负离子聚合 | 第43-47页 |
·不同有机铜锂引发GMA的聚合 | 第43-45页 |
·n-Bu(Cy_2N)CuLi引发GMA聚合的影响因素 | 第45-46页 |
·GMA与MMA的共聚合 | 第46-47页 |
·(Cy_2N)Cu/n-BuLi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负离子聚合 | 第47-52页 |
·聚合BMA的影响因素 | 第47-50页 |
·聚合活性的考察 | 第50-52页 |
·(Cy_2N)Cu/n-BuLi体系引发苯乙烯(St)的聚合 | 第52-57页 |
·n-BuLi和n-Bu(Cy_2N)CuLi二者引发苯乙烯的比较 | 第52-53页 |
·Cy_2NCu/n-BuLi不同之比引发的苯乙烯聚合 | 第53-54页 |
·St与MMA的共聚合 | 第54-55页 |
·St与MMA的嵌段聚合 | 第55-57页 |
·其它引发体系引发的聚合 | 第57-60页 |
·六甲基二硅胺钠制备的(CH_3)_3SiNCuSi(CH_3)_3/n-BuLi引发MMA聚合 | 第57-59页 |
·六甲基二硅胺烷制备的(CH_3)_3SiNCuSi(CH_3)_3/n-BuLi引发MMA聚合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