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交换机调度算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创新性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FC 交换机结构研究 | 第16-29页 |
·引言 | 第16-19页 |
·输出排队方式 | 第16-17页 |
·输入排队方式 | 第17-18页 |
·联合输入输出排队方式 | 第18-19页 |
·光纤通道交换机结构 | 第19-29页 |
·流量控制 | 第19-20页 |
·FC 交换机VOQ 数据缓存问题 | 第20-24页 |
·FC 交换机数据缓存方法 | 第24-26页 |
·FC 交换机结构模型 | 第26-29页 |
第三章 FC 交换机调度算法研究 | 第29-42页 |
·输出排队调度算法 | 第29-30页 |
·轮询调度 | 第29页 |
·差额轮询调度 | 第29-30页 |
·输入排队调度算法 | 第30-35页 |
·PIM 算法 | 第30-31页 |
·RRM 算法 | 第31页 |
·iSLIP 算法 | 第31-35页 |
·分布式轮询调度算法 | 第35-40页 |
·算法介绍 | 第36-38页 |
·定长数据帧调度 | 第38-39页 |
·变长数据帧调度 | 第39-40页 |
·支持优先级调度 | 第40-42页 |
第四章FC 交换机性能仿真模型和实现 | 第42-57页 |
·前言 | 第42页 |
·FC 交换机系统仿真模型分析 | 第42-45页 |
·FC 交换机系统仿真模型实现 | 第45-50页 |
·缓冲到缓冲流量控制机制的设计 | 第45-46页 |
·输入端口数据源的设计 | 第46-47页 |
·输入端口数据缓存设计 | 第47-48页 |
·交叉开关设计 | 第48-49页 |
·输出端口监测器的设计 | 第49-50页 |
·性能分析模块的设计 | 第50-54页 |
·带宽利用率 | 第50-52页 |
·时延 | 第52-54页 |
·FC 交换机性能分析 | 第54-57页 |
第五章 FC 交换机调度算法实现 | 第57-69页 |
·FC 交换机实现平台 | 第57-58页 |
·仲裁器的FPGA 实现 | 第58-64页 |
·请求信号模块 | 第59-60页 |
·优先级过滤模块 | 第60-61页 |
·微仲裁器模块 | 第61-63页 |
·输出控制器模块 | 第63-64页 |
·仲裁器的仿真 | 第64-69页 |
·请求信号模块仿真 | 第65页 |
·优先级过滤模块仿真 | 第65-66页 |
·微仲裁器模块仿真 | 第66-67页 |
·输出控制模块仿真 | 第67-69页 |
第六章 FC 交换机的系统测试 | 第69-72页 |
·测试环境 | 第69页 |
·测试结果 | 第69-72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2-73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