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空间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框架体系 | 第9-10页 |
2 纪念性空间的解析 | 第10-15页 |
·纪念性空间的概念 | 第10-11页 |
·空间的概念 | 第10页 |
·纪念的概念 | 第10页 |
·纪念性空间的概念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侧重点 | 第11页 |
·纪念性空间的发展 | 第11-15页 |
·从时间的角度看纪念性空间的发展(必然性) | 第11-13页 |
·从文化的角度看纪念性空间的发展(必要性) | 第13-15页 |
3 纪念性空间作品的分类比较分析 | 第15-51页 |
·纪念性建筑环境空间 | 第15-33页 |
·纪念馆(纪念堂、博物馆、纪念塔、故居) | 第15-27页 |
·纪念碑(纪念石刻、亭、柱、雕塑、牌坊、表) | 第27-30页 |
·城市(宫殿)——历史上的城市纪念性格局 | 第30-31页 |
·寺庙(祠堂)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非建筑环境纪念性空间 | 第33-50页 |
·纪念广场 | 第33-35页 |
·遗址公园 | 第35-42页 |
·墓园(纪念园) | 第42-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4 纪念性空间的特点 | 第51-72页 |
·纪念性空间的特征 | 第51-53页 |
·纪念性空间的设计要素 | 第53-59页 |
·地形 | 第53-54页 |
·水 | 第54-56页 |
·雕塑 | 第56-57页 |
·植物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设计要素的处理 | 第59-67页 |
·设计要素的外在表现 | 第59-62页 |
·比例与尺度 | 第62-64页 |
·分隔和围合 | 第64-65页 |
·轴线设计 | 第65-67页 |
·纪念性空间设计技巧 | 第67-72页 |
·心理学的应用 | 第67-68页 |
·纪念性空间独特语言 | 第68-72页 |
5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图片索引 | 第75-77页 |
个人简介 | 第77-78页 |
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