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6页 |
·盐胁迫对作物的伤害 | 第11页 |
·作物耐盐机理 | 第11-15页 |
·作物拒盐机制 | 第12页 |
·作物耐盐机制 | 第12-15页 |
·作物耐盐遗传 | 第15-17页 |
·耐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调控基因 | 第17-18页 |
·离子泵和转运蛋白 | 第18-19页 |
·渗调质合成相关酶类 | 第19-20页 |
·活性氧清除剂 | 第20页 |
·LEA相关蛋白 | 第20页 |
·其它 | 第20-21页 |
·盐胁迫信号传导 | 第21-23页 |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新基因发掘 | 第23-24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所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普通小麦HKT基因克隆 | 第26-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58页 |
·TaHKT1克隆 | 第36-38页 |
·TaHKT阳性BAC克隆筛选 | 第38-39页 |
·TaHKT1侧翼序列克隆 | 第39-41页 |
·AeHKT2克隆 | 第41-43页 |
·TaHKT2克隆 | 第43-44页 |
·TaHKT3克隆 | 第44-46页 |
·TaHKT4克隆 | 第46-48页 |
·粗山羊草AL8/78 AeSKC1克隆 | 第48-50页 |
·TaSKC1克隆 | 第50页 |
·TaSKC2克隆 | 第50-54页 |
·TaHKT2、TaHKT3和TaHKT4定位 | 第54-55页 |
·侧翼序列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TaHKT1、TaSKC1与OsSKC1的同源性比较 | 第56-57页 |
·HKT的系统发育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1页 |
第三章 普通小麦HKT基因多样性研究 | 第61-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材料 | 第61-63页 |
·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普通小麦TaHKT1多样性分析 | 第63页 |
·普通小麦近缘种中TaHKT1多样性分析 | 第63-65页 |
·普通小麦TaHKT2多样性分析 | 第65-66页 |
·普通小麦TaHKT3多样性分析 | 第66页 |
·普通小麦TaHKT4多样性分析 | 第66-67页 |
·普通小麦TaSKC1多样性分析 | 第67-69页 |
·合成双二倍体TaSKC1多样性分析 | 第69页 |
·TaSKC2多样性分析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第四章 普通小麦HKT功能研究 | 第72-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材料 | 第72页 |
·方法 | 第72-7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4-79页 |
·酵母表达载体构建 | 第74-76页 |
·转基因酵母的质粒PCR检测 | 第76-77页 |
·TaHKT功能分析 | 第77-79页 |
·讨论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普通小麦HKT1启动子功能研究 | 第80-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0-83页 |
·材料 | 第80-81页 |
·方法 | 第81-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86页 |
·HKT1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3-84页 |
·农杆菌转化 | 第84-85页 |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PCR检测 | 第85页 |
·PCR阳性拟南芥植株GUS组织化学分析 | 第85-86页 |
·讨论 | 第86-88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