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1.1 对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理解 | 第6-10页 |
1.1.1 交通安全管理的概念 | 第6-8页 |
1.1.2 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内涵及特性 | 第8-9页 |
1.1.3 理解时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 第9-10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3.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福建省交通安全现状 | 第14-24页 |
2.1 福建省交通概况 | 第14-18页 |
2.1.1 福建省交通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2.1.2 道路、水路运输业在福建省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 第15-16页 |
2.1.3 福建省道路运输业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2.1.4 福建省水路运输业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2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 第18-21页 |
2.2.1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 第18-19页 |
2.2.2 福建省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 第19页 |
2.2.3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 | 第19-21页 |
2.3 福建省水路交通安全现状 | 第21-24页 |
2.3.1 中国水路交通安全状况 | 第21页 |
2.3.2 福建省水路运输状况 | 第21-22页 |
2.3.3 福建省内河交通的安全分析 | 第22页 |
2.3.4 福建省水路运输业挑战大于机遇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政府监督管理机制的改善 | 第24-29页 |
3.1 现有的交通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 第24-26页 |
3.1.1 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 第24-25页 |
3.1.2 现有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 第25-26页 |
3.2 福建省交通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责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建立起福建省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 第29-86页 |
4.1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29-38页 |
4.1.1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主体法——安全生产法 | 第29-30页 |
4.1.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 第30-33页 |
4.1.3 水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4.1.4 完善道路、水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34-38页 |
4.2 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 | 第38-45页 |
4.2.1 制定安全目标管理 | 第39-42页 |
4.2.2 安全目标的实施 | 第42-43页 |
4.2.3 安全目标的考核与评价 | 第43-44页 |
4.2.4 做好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 第44-45页 |
4.3 建立健全交通部门的预警体系 | 第45-52页 |
4.3.1 建立交通部门预警系统的背景 | 第45-46页 |
4.3.2 交通安全预警系统概述 | 第46-47页 |
4.3.3 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47-49页 |
4.3.4 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 | 第49-52页 |
4.4 建立健全福建省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体系 | 第52-62页 |
4.4.1 交通信息化现状 | 第52-56页 |
4.4.2 福建省交通信息化实施方案 | 第56-62页 |
4.5 引进道路安全审计制度 | 第62-70页 |
4.5.1 引进道路安全审计的背景 | 第62-65页 |
4.5.2 道路安全审计概述 | 第65-66页 |
4.5.3 道路安全审计的内容 | 第66-67页 |
4.5.4 道路安全审计实施步骤 | 第67-70页 |
4.6 推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 第70-74页 |
4.6.1 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 第70-71页 |
4.6.2 如何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 第71-74页 |
4.7 实现交通科技创新 | 第74-82页 |
4.7.1 交通科技的使命 | 第74-75页 |
4.7.2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 | 第75-77页 |
4.7.3 智能交通系统的意义 | 第77-78页 |
4.7.4 构建福建省智能交通系统 | 第78-82页 |
4.8 推进安全文化创新 | 第82-86页 |
4.8.1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 | 第83-84页 |
4.8.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 第84-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