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国家在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中的困境与前景--以俄罗斯、波兰与中国为例
论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4页 |
一 核心命题提出及其意义 | 第7-8页 |
二 相关文献评价 | 第8-10页 |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和学术努力 | 第10-14页 |
上篇: | 第14-33页 |
第一章 作为观念结构的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主义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观念体系 | 第16-18页 |
一、新自由主义观念体系的兴起 | 第16-17页 |
二、新自由主义观念体系的特点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两个共识 | 第18-20页 |
一、华盛顿共识 | 第18-19页 |
二、后华盛顿共识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作为权力结构的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中的行为者 | 第20-24页 |
一、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中的推广者 | 第20-22页 |
二、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中的接纳方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推广的结果 | 第24-26页 |
一、发展差距:有扩大,也有缩小 | 第24-25页 |
二、发展前景:有危机,也有转机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评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中的转轨政治 | 第28-33页 |
第一节 转轨国家概述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转轨国家在转轨过程中的政治问题 | 第29-33页 |
一、国内层面 | 第29-30页 |
二、国际层面 | 第30-33页 |
下篇: | 第33-65页 |
第四章 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中的俄罗斯转轨之路 | 第33-44页 |
第一节 俄罗斯的转轨之路 | 第33-37页 |
一、转轨的客观需求 | 第33-34页 |
二、转轨的“硬着陆” | 第34-35页 |
三、新自由主义时期的俄罗斯经济 | 第35-36页 |
四、普京对私有化政策的限制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转轨过程中俄罗斯的对外政策 | 第37-39页 |
一、俄罗斯和美国 | 第37-38页 |
二、俄罗斯和北约 | 第38-39页 |
三、八国集团中的俄罗斯 | 第39页 |
第三节 俄罗斯转轨过程中的最大困境——寡头化 | 第39-43页 |
一、寡头化的形成和国有资产流失 | 第39-40页 |
二、寡头化和官僚政治 | 第40-41页 |
三、寡头化和新自由主义 | 第41-42页 |
四、普京对寡头的打击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对俄罗斯转轨进程的若干相关思考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中的波兰转轨之路 | 第44-52页 |
第一节 波兰的转轨之路 | 第44-47页 |
一、波兰为什么急于转轨? | 第44-45页 |
二、意料之外的休克疗法 | 第45-46页 |
三、大众私有化过程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转轨过程中波兰的对外政策 | 第47-50页 |
一、波兰的欧盟政策 | 第47-49页 |
二、波兰的对美政策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波兰在转轨过程中的得失 | 第50-52页 |
一、外界对波兰成绩的评价 | 第50页 |
二、波兰转轨的成本 | 第50-52页 |
第六章 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和中国 | 第52-65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 第52-55页 |
一、“中国特色”的含义 | 第52-53页 |
二、中国改革历史回顾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与中国的对外政策 | 第55-59页 |
一、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 第55-56页 |
二、中美关系 | 第56-57页 |
三、中国和WTO | 第57-59页 |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下中国所遭遇的困境 | 第59-63页 |
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 第59页 |
二、中国对外依存度问题 | 第59-61页 |
三、腐败与贫富分化:新自由主义之过? | 第61-63页 |
第四节 关于中国转轨的若干相关思考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70页 |
一、理性看待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 | 第65-66页 |
二、三个转轨国家的经验启示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已发表的作品 | 第73-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