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神经网络与混沌 | 第12-14页 |
·混沌神经网络发展综述 | 第14-25页 |
·Aihara的混沌神经网络 | 第14-17页 |
·耦合混沌神经元网络 | 第17-19页 |
·基于模拟退火策略的混沌神经网络 | 第19-23页 |
·带有混沌噪音的神经网络 | 第23-25页 |
·模糊神经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 | 第25-26页 |
·模糊神经网络的分类和推理方法概要 | 第26-27页 |
·模糊混沌神经网络研究情况 | 第27-2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混沌动力学 | 第29-40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混沌的概念 | 第30-31页 |
·混沌的特征和测度 | 第31-34页 |
·混沌的定性特征 | 第31-32页 |
·Lyapunov指数 | 第32-34页 |
·耗散系统中的混沌 | 第34-39页 |
·耗散系统 | 第35页 |
·耗散结构中的混沌 | 第35-36页 |
·混沌吸引子 | 第36-37页 |
·分岔与混沌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混沌神经元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40-51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Sigmoid混沌神经元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41-49页 |
·混沌神经元模型简介 | 第41-43页 |
·耗散性分析 | 第43-44页 |
·Lyapunov特征指数分析 | 第44-46页 |
·分岔现象分析 | 第46-49页 |
·Sigmoid混沌神经元混沌运动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协作型模糊混沌神经网络设计 | 第51-69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Sigmoid混沌神经网络简介 | 第52-53页 |
·协作型模糊混沌神经网络 | 第53-65页 |
·协作型模糊混沌神经网络模型结构设计 | 第53-54页 |
·协作型模糊混沌神经网络数学模型推导 | 第54-56页 |
·协作型模糊混沌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推导 | 第56-59页 |
·协作型模糊混沌神经网络模型特性分析 | 第59-65页 |
·神经-模糊谱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模糊混沌神经网络建模 | 第69-86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永磁电动机概述 | 第70-73页 |
·永磁电动机的发展概况 | 第70-71页 |
·永磁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 | 第71-72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总体结构及结构特点 | 第72-73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73-75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第75-78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分岔、混沌特征 | 第75-76页 |
·气隙均匀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奇怪吸引子 | 第76-78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模糊混沌神经网络模型 | 第78-85页 |
·PMSM模糊混沌神经网络模型结构设计 | 第78-80页 |
·PMSM模糊混沌神经网络模型的函数关系推导 | 第80-81页 |
·仿真结果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混沌 BP算法及基于 Logistic映射的模糊混沌神经网络设计 | 第86-104页 |
·基于模糊混沌神经元的模糊混沌神经网络 | 第86-89页 |
·模糊混沌神经元 | 第86-87页 |
·模糊混沌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 | 第87-88页 |
·权值学习方法 | 第88-89页 |
·基于 T-S型模糊神经网络的混沌 BP算法分析 | 第89-94页 |
·T-S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 第90-92页 |
·混沌 BP算法分析与仿真 | 第92-94页 |
·基于 Logistic映射的模糊混沌神经网络设计与分析 | 第94-103页 |
·Logistic映射 | 第94-96页 |
·模糊动态递归神经网络模型 | 第96-100页 |
·基于 Logistic映射的模糊混沌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与仿真 | 第100-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个人简历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