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绪论 | 第15-33页 |
(一) 选题的由来 | 第15-17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三) 选题的意义 | 第21-24页 |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4-29页 |
(五) 创新和不足 | 第29-33页 |
一、期货市场中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主体及其关系 | 第33-61页 |
(一) 期货市场中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主体 | 第33-44页 |
1. 期货投资者 | 第34-38页 |
2. 期货经纪公司 | 第38-40页 |
3. 期货交易所 | 第40-41页 |
4. 期货结算所 | 第41-42页 |
5. 期货市场监管机构 | 第42-44页 |
(二) 期货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44-53页 |
1. 期货市场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系统 | 第44-45页 |
2. 传统的关于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关系的认识及其不足 | 第45-49页 |
3. 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 第49-52页 |
4. 期货市场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三) 期货市场的性质 | 第53-61页 |
1. 期货合约的性质 | 第53-59页 |
2. 期货市场的性质 | 第59-61页 |
二、期货市场的基本交易方式与各个主体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 | 第61-84页 |
(一) 套期保值交易的基本方式 | 第61-66页 |
1. 套期保值交易的经济学原理 | 第61-62页 |
2. 套期保值交易的方式 | 第62-64页 |
3. 套期保值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 | 第64-66页 |
(二) 投机交易的基本方式 | 第66-71页 |
1. 投机交易的经济学原理 | 第66-67页 |
2. 投机交易的方式 | 第67-71页 |
3. 投机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 | 第71页 |
(三) 期权交易的基本方式 | 第71-75页 |
1. 期权的种类 | 第71-73页 |
2. 期权套期保值交易 | 第73-74页 |
3. 期权投机交易 | 第74页 |
4. 期权套利交易 | 第74-75页 |
5. 在期权交易中期货投资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 | 第75页 |
(四) 互换交易的基本方式 | 第75-77页 |
1. 互换交易的经济学原理 | 第75-76页 |
2. 利率互换交易方式 | 第76-77页 |
3. 互换交易方式中期货投资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 | 第77页 |
(五) 期货市场交易方式发展的规律 | 第77-81页 |
1. 期货市场交易方式发展的哲学基础 | 第77-79页 |
2. 期货市场交易方式发展的规律 | 第79-81页 |
(六) 期货市场其他组成部分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 | 第81-84页 |
1. 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结算所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 | 第81-82页 |
2. 期货经纪公司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 | 第82-84页 |
三、套期保值者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 | 第84-109页 |
(一) 期货交易中套期保值者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 | 第85-94页 |
1. 第一种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上涨行情中套期保值者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 | 第86-88页 |
2. 第二种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下跌行情中套期保值者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 | 第88-89页 |
3. 第三种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套利交易中套期保值者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 | 第89-92页 |
4. 让渡剩余价值的三种方法出现的几率和比例 | 第92-94页 |
(二) 期权交易中套期保值者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 | 第94-97页 |
1. 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新的矛盾 | 第94-96页 |
2. 期权交易中套期保值者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 | 第96-97页 |
(三) 互换交易中套期保值者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 | 第97-98页 |
(四) 投机者内部剩余价值分配 | 第98-100页 |
1. 投机者内部矛盾的产生 | 第98-99页 |
2. 投机者内部矛盾的解决 | 第99-100页 |
(五) 套期保值者内部结构的矛盾 | 第100-102页 |
(六) 从系统论看期货市场 | 第102-105页 |
(七) 让渡剩余价值的方法与期货价格涨跌方向的判断 | 第105-109页 |
1. 期货价格涨跌方向判断的新方法 | 第106-107页 |
2. 引申 | 第107-109页 |
四、期货市场的功能 | 第109-139页 |
(一) 套期保值功能 | 第109-116页 |
1. 套期保值是实现剩余价值 | 第110-113页 |
2. 买入套期保值是维持剩余价值生产的重要手段 | 第113-114页 |
3. 对套利者利润来源新的解释 | 第114-115页 |
4. 套期保值的局限性 | 第115-116页 |
(二) 价格发现功能证明期货价格是生产价格 | 第116-127页 |
1. 商品期货品种价格 | 第116-121页 |
2. 非商品期货品种价格 | 第121-123页 |
3. 期货市场与垄断的关系 | 第123-127页 |
(三) 融资功能是资本的节约和集中 | 第127-133页 |
1. 商业资本的节约 | 第127-131页 |
2. 不变资本的节约 | 第131-132页 |
3. 商业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同时节约 | 第132-133页 |
4. 期货市场资本的集中作用 | 第133页 |
(四) 分配功能是期货市场的核心功能 | 第133-139页 |
1. 剩余价值分配的过程 | 第133-136页 |
2. 让渡剩余价值量的问题 | 第136-137页 |
3. 让渡剩余价值质的问题 | 第137-139页 |
五、稳步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的理论和实践 | 第139-156页 |
(一) 扶持和鼓励套期保值者 | 第140-146页 |
1. 期保值者在总量上的不足 | 第140-142页 |
2. 套期保值者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142-143页 |
3. 正确认识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的亏损 | 第143-145页 |
4. 肯定期货投机者的积极作用 | 第145-146页 |
(二) 扩大期货交易所的权限 | 第146-148页 |
1. 我国期货交易所存在的问题 | 第146-147页 |
2. 扩大期货交易所的权限 | 第147-148页 |
(三) 发挥期货经纪公司在期货市场中的作用 | 第148-150页 |
(四) 为期货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150-151页 |
(五) 重视和发挥我国期货市场在争夺商品国际定价权中的作用 | 第151-156页 |
1. 争夺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原因 | 第151-152页 |
2. 国内期货市场和国际期货市场的区别 | 第152-153页 |
3. 我国期货市场在争夺商品国际定价权中的作用 | 第153-15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6-160页 |
后记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