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9页 |
| 2 临床资料 | 第9-11页 |
| ·病例来源 | 第9页 |
|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 ·疾病诊断 | 第9-10页 |
| ·证型诊断 | 第10页 |
|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 第11页 |
| 3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 ·基础治疗 | 第11页 |
| ·试验组 | 第11-12页 |
| ·对照组 | 第12页 |
| ·疗程 | 第12页 |
| 4 疗效观察 | 第12-14页 |
|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 第12-14页 |
| ·JOA评分 | 第14页 |
| ·临床疗效结果评定 | 第14页 |
| ·随访情况 | 第14页 |
| 5 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 6 结果 | 第15-24页 |
| ·脱落及剔除病例的情况 | 第15页 |
|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 第15-17页 |
|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 第17-20页 |
| ·治疗前后JOA总评分的比较情况 | 第20页 |
| ·治疗前后JOA评分组内情况比较 | 第20页 |
| ·治疗前后JOA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 第20-23页 |
| ·治疗前后改善指数评分情况比较 | 第23页 |
| ·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评定情况比较 | 第23页 |
| ·随访情况比较 | 第23-24页 |
| 7 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 8 讨论 | 第25-36页 |
|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25-26页 |
|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26-30页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 第26-27页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第27-29页 |
| ·组织病理学认识 | 第29页 |
| ·生物力学认识 | 第29页 |
| ·病理生理学的认识 | 第29-30页 |
| ·导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30-31页 |
| ·改良独活寄生汤的立方依据 | 第31页 |
| ·配伍特点 | 第31-33页 |
| ·标本兼治,扶正祛邪 | 第31-32页 |
| ·重视祛风散寒除湿 | 第32页 |
| ·重视补益肝脾肾 | 第32页 |
| ·重视健脾利湿 | 第32-33页 |
| ·重视辩证论治 | 第33页 |
| ·中药分析 | 第33-36页 |
| ·腰痛宁胶囊分析 | 第36页 |
| ·改良独活寄生汤与腰痛宁胶囊比较分析 | 第36页 |
| 9 结论 | 第36-37页 |
| 10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第41-53页 |
| 1 中药内服 | 第42-45页 |
| ·辨证论治 | 第42-43页 |
| ·分期治疗 | 第43-44页 |
| ·中药经验方治疗 | 第44-45页 |
| ·中药自拟方治疗 | 第45页 |
| 2 中药外治 | 第45-46页 |
| 3 推拿治疗 | 第46-47页 |
| 4 针灸治疗 | 第47-48页 |
| ·针刺治疗 | 第47页 |
| ·灸法治疗 | 第47-48页 |
| 5 针刀治疗 | 第48页 |
| 6 拔罐疗法 | 第48-49页 |
| 7 总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表1 | 第53-55页 |
| 附表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