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中脱硫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20页 | 
|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生物脱硫概述 | 第9-10页 | 
|      ·脱硫微生物—自养硫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3页 | 
|      ·自养硫杆菌脱硫机制研究 | 第13-17页 | 
|      ·煤炭的微生物脱硫 | 第17-20页 | 
| 2.研究思路和实验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3.脱硫自养菌的筛选和鉴定 | 第21-35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6页 | 
|      ·供试样品 | 第21页 |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      ·药品及溶液配置 | 第22页 | 
|      ·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      ·硫氧化细菌的筛选结果 | 第26-28页 | 
|      ·硫氧化细菌的鉴定结果 | 第28-30页 | 
|      ·氧化亚铁细菌筛选及鉴定结果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4.CMTT-32的生物氧化特性研究 | 第35-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供试样品 | 第35页 | 
|      ·培养基质 | 第35页 | 
|      ·药品及溶液配置 | 第35-36页 | 
|      ·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生长曲线 | 第37-38页 | 
|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硫酸根浓度及pH的变化规律 | 第39页 | 
|      ·初始pH值对细菌生长及氧化硫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染色体外基因的检测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3页 | 
| 5 CMTT-32脱除煤矸石中的硫的实验研究 | 第43-50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3-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      ·不同矸石粒径对脱硫效果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初始pH对脱硫效果影响 | 第45页 | 
|      ·不同细菌接种量对脱硫效果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矸石浓度对脱硫效果影响 | 第46-47页 | 
|      ·细菌作用前后X-Ray衍射分析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6.NF-01菌株脱硫特性研究 | 第50-5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0-5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实验结果 | 第51-56页 | 
|      ·NF-01菌株氧化单质硫的规律 | 第51-52页 | 
|      ·不同矸石粒径对脱硫效果影响 | 第52-53页 | 
|      ·NF-01细菌浸出过程中铁离子浓度变化规律 | 第53-54页 | 
|      ·不同初始pH对脱硫效果影响 | 第54页 | 
|      ·不同细菌接种量对脱硫效果影响 | 第54-55页 | 
|      ·混合细菌脱硫比较实验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5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    ·煤矸石生物脱硫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