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微萃取法在分析水中酚类化合物中的应用以及吉祥草中灭螺有效化合物的分离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气相色谱在酚类化合物的检测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 ·酚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13页 |
| ·色谱法 | 第13-15页 |
| ·论文中涉及的方法 | 第15-16页 |
| ·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 | 第15页 |
| ·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LPME-GC) | 第15-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21页 |
| 第二章 液相微萃取的研究进展 | 第21-36页 |
| ·前言 | 第21-22页 |
| ·液相微萃取的分类 | 第22-27页 |
| ·直接液相微萃取 | 第22-24页 |
| ·循环流动液相微萃取 | 第24-26页 |
| ·顶空液相微萃取 | 第26-27页 |
| ·液相微萃取的理论 | 第27-29页 |
| ·粗略的动力学理论 | 第27-28页 |
| ·精确的动力学理论 | 第28-29页 |
| ·液相微萃取的应用 | 第29-31页 |
| ·环境监测 | 第29-30页 |
| ·饮料分析 | 第30页 |
| ·生物分析 | 第30-31页 |
| ·液相微萃取的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 ·有机溶剂与液滴大小 | 第31页 |
| ·样品的搅拌 | 第31页 |
| ·盐溶液与pH值 | 第31-32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32页 |
| ·萃取时间 | 第32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酚类化合物的检测 | 第36-53页 |
| ·直接液相微萃取法 | 第36-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微滴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37-41页 |
| ·方法评价和实际水样的检测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页 |
| ·循环流动液相微萃取法 | 第43-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循环流动液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44-46页 |
| ·方法的评价及实际水样的检测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页 |
| ·4-氨基安替比林法 | 第48-52页 |
| ·仪器 | 第48页 |
| ·试剂 | 第48-50页 |
| ·试验步骤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吉祥草中灭螺有效成分的提取 | 第53-68页 |
| ·文献综述 | 第53-56页 |
|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 | 第53-54页 |
| ·与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寄生 | 第54页 |
| ·湖北钉螺控制的技术要求 | 第54-56页 |
| ·吉祥草杀灭湖北钉螺效应试验 | 第56-57页 |
| ·室内活性试验 | 第56-57页 |
| ·室外活性试验 | 第57页 |
| ·提取分离甾体皂苷化合物的方法总结 | 第57-60页 |
| ·提取方法 | 第58页 |
| ·除杂方法 | 第58-59页 |
| ·分离方法 | 第59-60页 |
| ·吉祥草中毒杀湖北钉螺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研究 | 第60-65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0-61页 |
| ·总皂甙提取 | 第61页 |
| ·吉祥草中粗皂甙的定性鉴别 | 第61页 |
| ·吉祥草中皂甙的初步分离 | 第61页 |
| ·水相提取物的纯化及所得晶体性质的测试 | 第61-64页 |
| ·正丁醇相提取物的纯化及所得物质性质的测试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