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五百梯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地质建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选题依据第9-10页
     ·项目来源第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现状第10-11页
     ·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区存在问题第1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4页
   ·预期成果第14页
   ·工作计划第14-15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5-17页
   ·地理位置第15页
   ·构造特征描述第15-16页
   ·圈闭特征描述第16-17页
第3章 五百梯长兴组生物礁发育特征第17-38页
   ·五百梯长兴组生物礁响应特征第17-20页
     ·地层厚度发育特征第17-18页
     ·生物礁的测井响应特征第18-20页
   ·地层划分对比第20-26页
     ·小层划分标准及特征第20-22页
     ·沉积小层对比第22-23页
     ·沉积小层厚度发育特征第23-26页
   ·沉积相发育特征分析第26-38页
     ·单井沉积相分析第26-30页
     ·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类型第30-38页
第4章 储层物性特征第38-53页
   ·储集空间类型第38页
   ·常规岩心物性特征第38-39页
   ·常规储层分类第39-42页
   ·岩性与物性关系分析第42页
   ·利用神经网络求取物性参数第42-53页
     ·神经网络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神经网络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第44-46页
     ·神经网络含水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神经网络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检验与效果评价第47-53页
第5章 储层地质建模第53-76页
   ·地质建模方法概述第53页
   ·五百梯长兴组生物礁气藏三维地质建模第53-67页
     ·建模策略及流程第54页
     ·数据准备第54页
     ·构造模型第54-56页
     ·三维网格设计第56页
     ·相模型选择第56-57页
     ·变差函数分析第57-60页
     ·岩相模型第60-62页
     ·属性模型第62-67页
   ·储层展布及有利区域预测第67-73页
     ·储层展布第67-71页
     ·有利区域预测第71-73页
   ·气藏连通性分析第73-76页
     ·气藏连通性静态分析第73-74页
     ·气藏连通性动态分析第74-76页
第6章 储量计算第76-83页
   ·静态储量计算(网格积分法)第76-77页
   ·动态储量计算第77-81页
     ·压降法计算动态储量第77-78页
     ·解析法计算动态储量第78-81页
   ·储量分析第81-83页
结论第83-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留17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评价
下一篇:广北区沙四段一砂组剩余油分布及开发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