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按体制分论文

时域天线在无载波脉冲探地雷达中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1.2 探地雷达时域天线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及章节安排第18-21页
第二章 无载波脉冲探地雷达时域天线的基本概念第21-38页
 §2.1 时域天线的波形保真性第21-28页
  §2.1.1 引言第21-22页
  §2.1.2 发射天线的波形保真第22-24页
  §2.1.3 接收天线的波形保真第24-26页
  §2.1.4 时域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的关系第26-28页
 §2.2 时域天线和超宽带天线的区别第28-30页
 §2.3 无载波脉冲探地雷达对时域天线的基本要求第30-36页
  §2.3.1 接收信号的保真性要求第30-32页
  §2.3.2 收发天线的超宽带特性要求第32-33页
  §2.3.3 微波低波段性第33-35页
  §2.3.4 辐射有效区要求第35-36页
  §2.3.5 减小直耦波的要求第36页
 §2.4 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无载波脉冲探地雷达天线的分析方法第38-62页
 §3.1 频域方法第38-41页
 §3.2 时域方法第41-48页
 §3.3 有耗色散媒质的FDTD算法第48-52页
 §3.4 广义完全匹配层—GPML第52-55页
 §3.5 时域算法和频域算法的比较第55-56页
 §3.6 FDTD算法减少内存的措施第56-57页
 §3.7 算法的验证模型第57-61页
 §3.8 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平面蝶形偶极振子天线第62-84页
 §4.1 简单平面蝶形天线第62-64页
 §4.2 集中加载的蝶形振子第64-65页
 §4.3 分布加载蝶形振子第65-69页
 §4.4 两种新型时域超宽带巴仑的设计与研究第69-80页
  §4.4.1 渐变线的反射系数表达式第70-71页
  §4.4.2 开口式同轴渐变的巴仑第71-77页
  §4.4.3 由微带线渐变的巴仑第77-80页
 §4.5 收发天线的互耦第80-83页
 §4.6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时域TEM喇叭天线第84-103页
 §5.1 时域TEM喇叭阻抗匹配新概念第84-90页
  §5.1.1 引言第84-85页
  §5.1.2 理论分析第85-90页
 §5.2 加载电阻的TEM喇叭第90-95页
  §5.2.1 不加载的TEM喇叭第90-91页
  §5.2.2 分布加载的TEM喇叭第91-94页
  §5.2.3 天线的方向图及辐射波形第94-95页
 §5.3 不同天线组合方式对直耦信号和目标回波的影响第95-101页
  §5.4 介质脊的加载第97-99页
  §5.5 收发天线直接波耦合第99-101页
 §5.6 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地下目标的时域散射特性研究第103-118页
 §6.1 高斯微分脉冲在土壤中的传播第103-105页
 §6.2 能量的反射第105-107页
 §6.3 若干典型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第107-117页
  §6.3.1 点目标的反射规律第108-110页
  §6.3.2 埋地金属管道的电磁散射特性第110-114页
  §6.3.3 分层介质的电磁散射特性第114-117页
 §6.4 小结第117-118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18-121页
 §7.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第118-119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19-120页
 §7.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方法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撰写的博士论文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下一篇:论我国资格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