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情况 | 第10-13页 |
(一)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及发展 | 第10-12页 |
(二) 我国的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三、本文的目标及创新 | 第13-14页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阐述 | 第15-25页 |
一、人力资本概述 | 第15-16页 |
(一) 人力资本的含义 | 第15页 |
(二) 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 | 第15-16页 |
(三) 人力资本的特点 | 第16页 |
二、人力资本投资 | 第16-19页 |
(一) 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及特点 | 第16-17页 |
(二)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 | 第17-19页 |
三、经济增长理论中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19-23页 |
(一)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 第19-20页 |
(二) “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 第20-21页 |
(三)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 | 第21-23页 |
(四) “专业化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吉林省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状况分析 | 第25-38页 |
一、吉林省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现状考察 | 第25-32页 |
(一) 我省人力资本存量情况 | 第25-27页 |
(二) 我省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 第27-32页 |
二、基于人力资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 高素质人力资本短缺 | 第32页 |
(二) 人力资本分布不合理 | 第32-33页 |
(三) 人力资本利用率低 | 第33页 |
(四) 人力资本流失严重 | 第33-34页 |
三、主要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一) 人力资本投资经费不足 | 第34页 |
(二) 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错位 | 第34-36页 |
(三) 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 | 第36页 |
(四) 人力资本开发利用不足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人力资本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38-52页 |
一、吉林省人力资本价值的核算 | 第38-45页 |
(一) 人力资本核算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二) 人力资本核算方法 | 第39-41页 |
(三) 1990-2004 历年人力资本价值总量的核算 | 第41-45页 |
二、基于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构建及吉林省经济增长预测 | 第45-49页 |
(一) 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二) 函数中参数的确定 | 第45-46页 |
(三) 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 第46-49页 |
三、人力资本对吉林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及预测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对吉林省未来经济增长的启示 | 第52-60页 |
一、强化以教育为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 | 第52-54页 |
(一) 教育投资的构成和我省教育投资结构 | 第52-53页 |
(二) 重视教育投资并加大投资力度 | 第53页 |
(三) 优化投资结构并提高投资效益 | 第53-54页 |
二、建立和完善关于人力资本的相关制度 | 第54-56页 |
(一) 加强对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 | 第55页 |
(二) 改革和废止当前不利于人力资本形成和利用的制度 | 第55页 |
(三) 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有关人力资本形成的成功经验 | 第55页 |
(四) 建立与人力资本价值及贡献相适应的劳动报酬体制 | 第55-56页 |
(五) 重视专有技术人才并营造良好制度氛围 | 第56页 |
三、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以盘活现有人力资本存量 | 第56页 |
四、建立人力资本约束机制以鼓励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 | 第56-57页 |
五、探索适合吉林省经济增长特色的人力资本创新途径 | 第57-58页 |
(一) 鼓励“干中学” | 第57-58页 |
(二) 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 第58页 |
(三) 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机制 | 第58页 |
(四) 吸引出国人员“回流”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