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吸收式热泵概述 | 第11-12页 |
·热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第12-15页 |
·吸收式热泵及其工作原理 | 第12-15页 |
·吸收式循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第15-17页 |
·吸收式热泵循环的热力过程模拟 | 第17-18页 |
·关于工质的选用 | 第18-20页 |
·吸收式循环技术的改进 | 第20页 |
·喷射器概述 | 第20-23页 |
·喷射器及其特点 | 第20-21页 |
·喷射器的分类 | 第21-22页 |
·喷射器的发展综述 | 第22-23页 |
2 喷射-吸收式热泵的热力过程模型 | 第23-37页 |
·EAHP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溴化锂水溶液的状态方程 | 第24-32页 |
·溴化锂工质对简介 | 第24-26页 |
·溴化锂水溶液热力学模型方程 | 第26-32页 |
·系统循环热力过程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质量平衡与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33-34页 |
·系统性能描述 | 第34页 |
·计算机编程模拟 | 第34-36页 |
·小节 | 第36-37页 |
3 喷射的设计计算 | 第37-46页 |
·蒸汽喷射器原理图及其工作过程 | 第37页 |
·喷射器的设计方法简介 | 第37-39页 |
·喷射器的设计计算 | 第39-45页 |
·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喷射系数计算程序框图 | 第42-44页 |
·喷射器尺寸的设计计算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4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55页 |
·喷射器喷射系数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6页 |
·复合热泵系统的性能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53页 |
·系统设计参数 | 第47页 |
·喷射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发生温度对新型和常规系统COP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冷凝温度下,发生温度对u和COP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蒸发温度下,发生温度对u和COP的影响 | 第50页 |
·同温升不同冷凝温度下,COP随发生温度的变化 | 第50-51页 |
·浓溶液浓度对复合系统理想喷射系数u和COP的影响对比 | 第51-52页 |
·循环倍率对复合系统COP的影响对比 | 第52-53页 |
·复合热泵系统的理论性能指标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5 新型复合热泵装置的(火用)分析 | 第55-68页 |
·(火用)分析法简介 | 第55-56页 |
·(火用)分析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系统各装置热力过程炯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57-61页 |
·吸收式热泵炯分析概述 | 第57-58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8-61页 |
·(火用)分析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61-67页 |
·系统装置的炯损和炯损系数分析 | 第61-63页 |
·发生温度对新型和常规系统ECOP的影响对比 | 第63-64页 |
·操作工况参数对系统ECOP的影响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符号说明 | 第72-73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