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前言:换一种眼光看鲁迅——从作为美术酷嗜者的鲁迅谈起 | 第11-24页 |
上编 “我与你”——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家之间的精神相遇 | 第24-68页 |
第一章 独战众数的精神界之战士——鲁迅与表现主义的先驱者凡·高、蒙克 | 第24-42页 |
第一节 “独战众数”的“个体”来源 | 第25-31页 |
第二节 追索现代人类“精神”信仰的启示 | 第31-37页 |
第三节 “抽象化”艺术风格心理图式的辐射 | 第37-42页 |
第二章 人在世界中——关于鲁迅与罗丹的生存论思考 | 第42-58页 |
第一节 “共在”与“沉沦” | 第44-49页 |
第二节 “畏”的展开与“思”的澄明 | 第49-53页 |
第三节 “向死而在”的生存勇气 | 第53-58页 |
第三章 现实的·审美的·哲学的——鲁迅与表现主义的同路人凯绥·珂勒惠支 | 第58-68页 |
第一节 现实层面:战斗功利的现实需要 | 第59-62页 |
第二节 审美层面:“力之美”的豁然相通 | 第62-65页 |
第三节 哲学层面:“反抗绝望”的精神原型 | 第65-68页 |
下编 鲁迅作品的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形式语言分析 | 第68-102页 |
第四章 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版画(木刻)感 | 第68-79页 |
第一节 刚直的“线条”和粗砺的“笔触” | 第69-72页 |
第二节 “黑与白”的强烈对比 | 第72-75页 |
第三节 骷髅意象·荒原意象·战士意象 | 第75-79页 |
第五章 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油画感 | 第79-90页 |
第一节 线条和笔触的形式观照 | 第79-82页 |
第二节 冷暖“色彩”的鲜明对立 | 第82-86页 |
第三节 生命意象·死亡意象·行者意象 | 第86-90页 |
第六章 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漫画感 | 第90-102页 |
第一节 写实与点睛:“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 | 第90-95页 |
第二节 夸张与假象:“在大的笑的阴荫里,有着大的悲” | 第95-99页 |
第三节 比喻与象征:“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 | 第99-102页 |
附录 | 第102-138页 |
1、西方表现主义美术概述 | 第102-111页 |
2、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在中国(1912—1949)——关于鲁迅所在美术背景的一种知识考察 | 第111-122页 |
3、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史料考索 | 第122-131页 |
4、新时期“鲁迅与美术”研究述评 | 第131-138页 |
注释 | 第138-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5页 |
后记 | 第185-1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已录用的文章)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