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第一章 稻米品质和影响因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1-20页 |
| 1 稻米的品质标准 | 第11-12页 |
| 2 稻米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 第12-13页 |
| ·稻米组织结构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 第12-13页 |
| ·稻米化学组成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 第13页 |
| ·品种和遗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13页 |
| 3 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 ·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14页 |
| ·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温光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4 稻米品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6-20页 |
| ·稻米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QTLs定位 | 第16页 |
| ·稻米品质相关基因的克隆、分子特性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 | 第16-18页 |
| ·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基因 | 第16-18页 |
|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Wx) | 第17页 |
|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 | 第17页 |
| ·淀粉分支酶基因(RBE基因) | 第17页 |
| ·淀粉去分支酶基因(DBE基因) | 第17-18页 |
| ·控制水稻蛋白质含量的基因 | 第18页 |
| ·醇溶蛋白基因 | 第18页 |
| ·谷蛋白基因 | 第18页 |
| ·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品质的研究 | 第18-19页 |
| ·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 第19页 |
| ·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营养品质 | 第19页 |
| ·转基因技术培育功能性水稻品种 | 第19页 |
|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19-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5-65页 |
| 第二章 水稻胚乳特异性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25-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水稻胚乳cDNA芯片杂交及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 ·cDNA微阵列制备 | 第25页 |
| ·分子杂交 | 第25-26页 |
| ·cDNA芯片杂交数据提取与分析 | 第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cDNA芯片重复性检验 | 第26页 |
| ·分别与胚乳和胚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分析 | 第26-30页 |
| ·胚乳中上调表达的稻米品质相关基因 | 第27-28页 |
| ·胚乳和胚中高表达的防御基因表达谱 | 第28-30页 |
| ·胚乳和胚中特异高表达基因的鉴定 | 第30页 |
| 3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胚乳特异性品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32-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 ·酶及主要试剂 | 第32页 |
| ·65℃沸水结合反复冻融法提取水稻胚乳总RNA具体步骤 | 第32-33页 |
| ·RNA阵列探针制备与标记 | 第33页 |
| ·RNA阵列制备及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 ·RNA阵列制备 | 第33页 |
| ·RNA阵列杂交及数据提取与分析 | 第33-34页 |
| 2 结果及分析 | 第34-45页 |
| ·利用65度沸水加热结合反复冻融法抽提274个水稻样本的胚乳总RNA | 第34-38页 |
| ·水稻品质相关基因与优质水稻品系间的相关性 | 第38-40页 |
| ·富硒蛋白(selenoprotein) | 第38-39页 |
| ·过敏性蛋白基因类(allergic proteins) | 第39-40页 |
| ·油脂蛋白(oleosin) | 第40页 |
| ·RNA阵列结果分析并检测优良水稻品系 | 第40-45页 |
| ·274个样本在品质相关基因中的表达谱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 ·结合RNA阵列分析结果检测多个指标下的优质水稻品系 | 第41-43页 |
| ·8个cDNA探针在RNA阵列中的表达谱差异分析 | 第43-45页 |
| 3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大规模样本在淀粉相关基因与直链淀粉之间的相关性鉴定 | 第46-6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 ·酶及主要试剂 | 第47页 |
|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 ·提取水稻胚乳总RNA步骤 | 第47-48页 |
| ·RNA阵列制备 | 第48页 |
| ·探针的制备和标记 | 第48页 |
|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 2 结果及分析 | 第48-51页 |
| ·AC数据的确定 | 第48-49页 |
| ·RNA阵列均一性分析 | 第49-50页 |
| ·Wx、sbeI基因与AC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 3 讨论 | 第51-52页 |
| 4 小结 | 第52-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