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概述 | 第10-11页 |
| ·抽油机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抽油机简介 | 第16-30页 |
| ·引言 | 第16-17页 |
| ·抽油机基本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 ·抽油机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抽油机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抽油机节能机理 | 第20-22页 |
| ·几种节能效果较好的抽油机的分析与对比 | 第22-28页 |
| ·双驴头异型节能抽油机 | 第22-23页 |
| ·偏转式高效节能抽油机 | 第23-24页 |
| ·双游梁式抽油机 | 第24页 |
| ·渐开线异型抽油机 | 第24-25页 |
| ·胶带传动抽油机 | 第25-26页 |
| ·链条式无梁抽油机 | 第26-27页 |
| ·液压抽油机 | 第27-28页 |
| ·抽油机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质量功能配置(QFD)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 第30-55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起源与现状 | 第31-33页 |
| ·质量功能配置(QFD) | 第31-32页 |
|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 第32-33页 |
| ·QFD基本原理 | 第33-43页 |
| ·概念 | 第33页 |
| ·分解模式 | 第33-34页 |
| ·两个基本过程 | 第34-36页 |
| ·质量屋 | 第36-41页 |
| ·QFD的优缺点 | 第41-43页 |
| ·TRIZ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43-49页 |
| ·工程冲突解决原理 | 第43-48页 |
| ·技术系统的演化 | 第48-49页 |
| ·基于QFD与TRIZ的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 ·基于QFD与TRIZ的概念设计系统模型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4 基于QFD与TRIZ的抽油机概念设计分析 | 第55-85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基于QFD的抽油机功能分析 | 第55-64页 |
| ·概述 | 第55-56页 |
| ·调查表的建立与调查数据的分析 | 第56-60页 |
| ·质量屋的建立 | 第60-64页 |
| ·技术措施的获得 | 第60-61页 |
| ·由用户需求和技术措施构成的质量屋的建立 | 第61-64页 |
| ·QFD分析结论 | 第64页 |
| ·基于TRIZ的抽油机分析 | 第64-84页 |
| ·引言 | 第64-65页 |
| ·抽油机的TRIZ分析 | 第65-83页 |
| ·冲突的确定 | 第65-73页 |
| ·冲突问题的解决 | 第73-81页 |
| ·应用TRIZ的技术系统演化理论进行抽油机分析 | 第81-83页 |
| ·TRIZ分析结论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5 基于QFD和TRIZ的抽油机设计的评价方法研究 | 第85-91页 |
| ·引言 | 第85页 |
| ·评价方法 | 第85-90页 |
| ·待评价点的确定 | 第85-86页 |
| ·技术性能评价 | 第86-88页 |
| ·用户需求评价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6 基于QFD和TRIZ的抽油机设计知识库系统的构建 | 第91-103页 |
| ·引言 | 第91页 |
|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91-93页 |
| ·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93-100页 |
|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第93-98页 |
|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98-100页 |
| ·数据库的管理 | 第100-102页 |
|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 第100-101页 |
| ·数据库的访问技术 | 第101-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7 基于QFD和TRIZ的抽油机设计支持软件开发 | 第103-125页 |
| ·引言 | 第103页 |
| ·面向对象技术 | 第103-106页 |
| ·定义及符号表示 | 第103-106页 |
| ·对象和类 | 第103-104页 |
| ·属性及实例关联 | 第104-105页 |
| ·服务及消息关联 | 第105-106页 |
| ·面向对象分析 | 第106页 |
| ·思维组织模式 | 第106页 |
|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的表示 | 第106页 |
| ·简单的对象认定方法 | 第106页 |
| ·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 | 第106-112页 |
| ·问题的描述 | 第106-107页 |
| ·对象的选择 | 第107-108页 |
| ·对象分析 | 第108-112页 |
| ·系统的实现 | 第112-124页 |
| ·基本功能实现 | 第112-119页 |
| ·数据库的访问 | 第112-117页 |
| ·列表视图的使用 | 第117-118页 |
| ·组合框的使用 | 第118页 |
| ·其它简单命令 | 第118-119页 |
| ·系统实现 | 第119-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 8 结论 | 第125-127页 |
| ·研究结论 | 第125-126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26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 附录A TRIZ冲突矩阵 | 第131-135页 |
| 附录B 冲突参数及解决原理 | 第135-146页 |
| 博士生期间的研究工作、学术活动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6-148页 |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