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8页 |
第二章 原油破乳剂发展综述 | 第8-21页 |
·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 | 第8-10页 |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机理 | 第8页 |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 第8-9页 |
·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 | 第9-10页 |
·原油破乳剂概论 | 第10-16页 |
·原油破乳剂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 第11-12页 |
·原油破乳剂的物化性能与破乳效果 | 第12-14页 |
·优秀破乳剂应具备的条件 | 第14-15页 |
·新型非化学破乳剂和破乳方法 | 第15页 |
·我国原油破乳剂的主要类型 | 第15-16页 |
·未来合成破乳剂发展的方向 | 第16-20页 |
·起始剂选择 | 第16-17页 |
·端基酯化 | 第17-18页 |
·扩大分子链 | 第18页 |
·引入特殊官能团 | 第18页 |
·有效交联 | 第18页 |
·非聚氧乙烯聚氧丙稀类破乳剂 | 第18-19页 |
·多种改性方法的联合使用 | 第19-20页 |
·复配及后处理 | 第20页 |
·不同性质原油对破乳剂的选择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渤海地区海上油田的原油物性特点 | 第21-24页 |
·渤海地区三个主力油田的原油物性 | 第21页 |
·绥中36-1 油田(SZ36-1)原油物性 | 第21页 |
·秦皇岛32-6 油田(QHD32-6)原油物性 | 第21页 |
·锦州9-3 油田(JZ9-3)原油物性 | 第21页 |
·渤海地区海上原油特点及影响乳状液的因素 | 第21-22页 |
·渤海地区海上油田应用的破乳剂产品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破乳剂的室内合成 | 第24-27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4页 |
·破乳剂合成方案 | 第24-27页 |
·破乳剂的合成路线 | 第24页 |
·破乳剂干剂(中间体)聚合 | 第24-25页 |
·破乳剂的后处理(稀释及复配) | 第25页 |
·BH 系列破乳剂质量标准 | 第25-27页 |
第五章 破乳剂的室内筛选评价 | 第27-44页 |
·室内实验评选操作规程与评价指标 | 第27-29页 |
·方法提要 | 第27页 |
·原油样品处理 | 第27页 |
·药剂和设备 | 第27页 |
·操作步骤 | 第27-29页 |
·破乳剂的性能评定指标 | 第29页 |
·JZ9-3 油田破乳剂的优化评选 | 第29-34页 |
·概述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实验过程及分析说明 | 第30-34页 |
·QHD32-6 油矿用 BH-09 破乳剂的室内评选 | 第34-37页 |
·概述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过程及分析说明 | 第35-37页 |
·SZ36-1 油田破乳剂评选实验 | 第37-44页 |
·概述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实验过程及分析说明 | 第38-44页 |
第六章 QHD32-6油田 BH-09破乳剂现场实验 | 第44-48页 |
·概述 | 第44页 |
·加药流程 | 第44页 |
·药剂现场试验过程及效果分析 | 第44-48页 |
·BH-09 现场应用情况 | 第44-45页 |
·BH-09 替换 BH-04 使用前后的对比分析 | 第45-4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