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2页
   ·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历史第9-10页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30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2-19页
     ·石墨化碳负极材料第12-14页
     ·其它碳负极材料第14页
     ·碳材料的改性第14-16页
     ·非碳负极材料第16-19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9-26页
     ·氧化钴锂正极材料第19-21页
     ·氧化镍锂正极材料第21-23页
     ·氧化锰锂正极材料第23-24页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第24-26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第26-29页
     ·非水液体电解质第26-27页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第27-28页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第28-29页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第30-32页
   ·电池的制备第30页
   ·锂离子电池性能检测第30-31页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0页
     ·内阻测试第30-31页
     ·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第31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1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1-32页
第四章 小型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工艺研究第32-45页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工艺流程第32页
   ·工艺参数控制第32-42页
     ·材料的预处理第32-33页
     ·粘接剂第33-34页
     ·导电剂第34-36页
     ·浆料的搅拌第36-37页
     ·溶剂的纯度第37页
     ·极板的辊压第37-38页
     ·电池封装第38-39页
     ·化成制度第39-42页
   ·电池设计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5-58页
   ·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第45-47页
     ·充电制式第45页
     ·放电制式第45页
     ·循环寿命第45-46页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46页
     ·高倍率放电性能测试第46页
     ·循环性能测试第46-47页
   ·电池内阻性能测试第47-48页
   ·电池中的正、负极容量的匹配第48-53页
     ·正、负极匹配对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正、负极匹配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第51页
     ·电化学阻抗谱研究第51-53页
   ·电池的衰退行为研究第53-54页
   ·碳负极的SEI膜成分分析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的平台设计和系统移植
下一篇:颅脑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锤碰撞颅脑左侧的计算机模拟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