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8页 |
一、宪政产生的经济根源 | 第8-22页 |
(一) 经济因素孕育了宪政理念 | 第8-11页 |
1. 经济因素孕育了人权理念 | 第8-9页 |
2. 经济因素孕育了契约理念 | 第9-10页 |
3. 经济因素孕育了平等和自由理念 | 第10-11页 |
(二) 经济因素构建了宪政原则 | 第11-13页 |
1. 经济因素构建了人权原则 | 第11-12页 |
2. 经济因素构建了有限政府原则 | 第12-13页 |
(三) 经济因素促成了宪法文本 | 第13-16页 |
1. 经济斗争促成了宪法文本 | 第13-15页 |
2. 市场经济改善了宪法文本 | 第15-16页 |
(四) 经济因素促使宪法走向宪政 | 第16-22页 |
1. 经济因素使得宪法至上 | 第16-18页 |
2. 经济因素使得政治与经济相分离 | 第18-19页 |
3. 经济因素约束权力、催生宪政 | 第19-22页 |
二、宪政运行的经济环境 | 第22-31页 |
(一) 宪政运行需要适合的经济体制支撑 | 第22-25页 |
1. 市场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 | 第23页 |
2. 市场经济是一种权利经济 | 第23-24页 |
3.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 | 第24页 |
4.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 | 第24-25页 |
(二) 宪政运行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支持 | 第25-27页 |
1. 宪政运行需要良好的物质基础支撑 | 第25-27页 |
2. 宪政运行需要稳定的经济秩序支持 | 第27页 |
(三) 宪政运行需要完善的民商法保障 | 第27-31页 |
1. 民商法的产生促进了宪政的产生 | 第28页 |
2. 民商法的发展推进了宪政的发展 | 第28-29页 |
3. 民商法的实施保障了宪政的运行 | 第29-31页 |
三、宪政发展的经济作用 | 第31-40页 |
(一) 宪政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31-33页 |
1. 经济发展推进宪政发展 | 第31-32页 |
2. 经济发展与宪政发展的不同步性 | 第32-33页 |
(二) “有限”与“有为”——经济对当代宪政变化的影响 | 第33-37页 |
1. 放任的经济政策与“有限政府” | 第33-34页 |
2. 宏观经济政策与“有为政府” | 第34-37页 |
(三) 完善经济,促进宪政发展 | 第37-40页 |
1. 加快经济建设,为宪政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 第37-38页 |
2. 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为宪政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第38-39页 |
3. 改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为宪政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 第39-40页 |
四、宪政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0-49页 |
(一) 宪法立法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0-42页 |
1. 立宪目的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0-41页 |
2. 立宪内容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1页 |
3. 立宪合理性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1-42页 |
(二) 宪法实施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2-43页 |
1. 宪法实施行为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2-43页 |
2. 宪法实施结果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3页 |
(三) 宪政效益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3-49页 |
1. 宪法效益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4-45页 |
2. 宪政实现效益评价的经济因素 | 第45-49页 |
五、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