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农业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估算方法研究--以淮河淮南段为例

前言第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页
 1.2 非点源污染及模型综述第13-17页
  1.2.1 非点源污染第13-15页
  1.2.2 非点源模型第15-17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4页
  1.3.1 国外非点源模型第17-23页
  1.3.2 国内非点源模型研究现状第23-24页
 1.4 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1.5 发展趋势第25-26页
 1.6 本文的工作第26-27页
 1.7 本文的特色第27-28页
第二章淮河流域概况第28-31页
 2.1 淮河流域自然本底现状第28-30页
 2.2 农业情况第30页
 2.3 地表水的主要特征第30-31页
第三章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的水文估算第31-36页
 3.1 水文估算的原理第32-33页
 3.2 方法步骤第33-34页
  3.2.1 年径流量的分割第33页
  3.2.2 流域污染物负荷总量第33-34页
  3.2.3 点源污染年负荷量第34页
  3.2.4 地表径流中非点源污染物年负荷量第34页
 3.3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的偏最小二乘估算第36-44页
 4.1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原理第37-40页
  4.1.1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概述第37-38页
  4.1.2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工作目标和建模思路第38-39页
  4.1.3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特点第39-40页
 4.2 建模步骤第40-42页
 4.3 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实例应用及分析第44-53页
 5.1 淮河淮南段概况第44-46页
  5.1.1 地形地貌第44页
  5.1.2 气候气象第44页
  5.1.3 水文特征第44-45页
  5.1.4 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第45页
  5.1.5 小结第45-46页
 5.2 淮河淮南段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的水文估算第46-48页
  5.2.1 总负荷量及其构成第46页
  5.2.2 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估算第46-48页
  5.2.3 小结第48页
 5.3 淮河淮南段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的偏最小二乘估算第48-51页
  5.3.1 年负荷量建模估算第48-50页
  5.3.2 模型评价第50页
  5.3.3 小结第50-51页
 5.4 对比分析第51-53页
  5.4.1 偏最小二乘法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比较第51页
  5.4.2 与水文分析计算结果比较第51页
  5.4.3 计算复杂程度第51页
  5.4.4 建模需要的数据资料第51-52页
  5.4.5 可靠性第52-53页
第六章淮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对策第53-62页
 6.1 生态农业第53-57页
 6.2 规划与管理措施第57-58页
 6.3 环境信息中心第58页
 6.4 风险区域识别与预警系统第58-59页
 6.5 公众参与第59页
 6.6 其他措施和实践实例第59-61页
  6.6.1 等高植物篱第59页
  6.6.2 前置库第59-60页
  6.6.3 人工湿地第60页
  6.6.4 多水塘第60页
  6.6.5 最佳管理实践第60-61页
 6.7 小结第61-6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7.1 主要结论第62-63页
 7.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TD-hBDNF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生物活性测定
下一篇: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人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DM的抗氧化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