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2章 中国传统屏风艺术研究 | 第15-31页 |
| ·中国传统屏风艺术的历史流变 | 第15-23页 |
| ·由礼仪向实用转换的形成期(西周至魏晋) | 第15-17页 |
| ·由实用性向艺术品转换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宋元时期) | 第17-20页 |
| ·以艺术观赏为主的鼎盛期(明清) | 第20页 |
| ·屏风设计的停滞与复兴时期 | 第20-22页 |
| ·中国传统屏风形式上的衍变 | 第22-23页 |
| ·传统屏风艺术的类型与装饰工艺 | 第23-27页 |
| ·屏风的类型 | 第23-25页 |
| ·中国传统屏风艺术的装饰工艺 | 第25-27页 |
| ·中国传统屏风艺术在传统空间中的应用 | 第27页 |
| ·中国传统屏风艺术蕴含的精神文化 | 第27-30页 |
| ·传统屏风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 第28-29页 |
| ·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 | 第29页 |
| ·古代风水学理论与传统屏风艺术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现代建筑空间中传统屏风艺术的运用分析 | 第31-48页 |
| ·现代背景下观念发生新变化 | 第31-32页 |
| ·现代审美意识的变化 | 第31-32页 |
| ·现代建筑环境的变化 | 第32页 |
| ·传统屏风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用途和功能 | 第32-37页 |
| ·分隔空间的功能 | 第33页 |
| ·装饰性功能 | 第33-35页 |
| ·引导幛目的功能 | 第35页 |
| ·舞台装饰功能 | 第35-36页 |
| ·空间尺度调节 | 第36-37页 |
| ·现代空间中屏风艺术的主要表现元素 | 第37-41页 |
| ·自由形态创造形象 | 第38页 |
| ·色彩图形元素的视觉传达 | 第38-39页 |
| ·材料质地与纹理的丰富表达 | 第39-40页 |
| ·高科技时代屏风形态的颠覆 | 第40-41页 |
| ·现代空间中屏风的序列组织形式 | 第41-46页 |
| ·入口处的过渡 | 第41-42页 |
| ·空间内组合陈设 | 第42-46页 |
| ·传统屏风艺术在当代建筑空间应用中的不足 | 第46-47页 |
| ·传统元素的简单挪用 | 第46页 |
| ·对传统屏风艺术文化挖掘不深入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现代建筑空间中传统屏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第48-58页 |
| ·中国传统屏风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价值 | 第48-50页 |
| ·美学价值 | 第48页 |
| ·市场需求 | 第48-49页 |
| ·文化价值 | 第49-50页 |
| ·传统屏风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应用方法 | 第50-54页 |
| ·直接引用 | 第50-51页 |
| ·元素重构 | 第51-52页 |
| ·去繁就简 | 第52页 |
| ·“意境营造” | 第52-54页 |
| ·结合时代背景看现代建筑空间中屏风艺术应用的发展趋势——文化传承与融会创新 | 第54-57页 |
| ·立足现代,传统艺术意蕴继承 | 第54-55页 |
| ·继承中创新 | 第55-56页 |
| ·形式与功能和谐统一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后记 | 第62-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