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30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富营养化 | 第11-21页 |
·富营养化及机理 | 第11-12页 |
·富营养化的成因 | 第12-13页 |
·富营养化的指标 | 第13-14页 |
·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和危害 | 第14-16页 |
·水厂常用的除藻技术 | 第16-21页 |
·超声空化及产生的效应 | 第21-28页 |
·超声空化简介 | 第21页 |
·空化阈值与空化核 | 第21-23页 |
·空化的基本效应 | 第23-25页 |
·超声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8-3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9-3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40页 |
·实验装置 | 第30-32页 |
·超声反应器 | 第30页 |
·实验用到的各反应器空化评估及声强测量 | 第30-31页 |
·混凝沉淀设备 | 第31-32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2-38页 |
·实验藻种及培养条件 | 第32-35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5-38页 |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 | 第38-40页 |
第3章 超声辐照抑制藻类生长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页 |
·超声辐照抑制藻类生长的效果 | 第40-41页 |
·藻类参数的影响 | 第41-44页 |
·藻种的影响 | 第41-42页 |
·藻类生长时期的影响 | 第42-44页 |
·超声参数的影响 | 第44-50页 |
·超声辐照时间的影响 | 第44-45页 |
·超声辐照模式的影响 | 第45-46页 |
·超声功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超声频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超声辐照对叶绿素的破坏和合成抑制作用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超声辐照直接去除水体中藻类 | 第52-64页 |
·引言 | 第52页 |
·超声去除藻类参数优化 | 第52-59页 |
·藻种的影响 | 第52-55页 |
·超声功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超声频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超声去除自然水体中藻类 | 第59-60页 |
·超声去除藻类中试实验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5章 超声强化混凝去除藻类工艺 | 第64-78页 |
·引言 | 第64页 |
·可行性验证 | 第64-65页 |
·超声强化混凝的影响参数 | 第65-71页 |
·超声辐照时间的影响 | 第65-66页 |
·超声频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超声强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69页 |
·藻类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 | 第69-71页 |
·浊度的去除 | 第71-72页 |
·叶绿素的去除 | 第72页 |
·容积放大实验 | 第72-73页 |
·超声强化混凝去除自然水体藻 | 第73-74页 |
·超声强化混凝除藻中试实验 | 第74-76页 |
·超声辐照方式的选择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超声强化混凝除藻工艺安全性评价 | 第78-88页 |
·引言 | 第78页 |
·藻毒素溶液的制备 | 第78页 |
·微囊藻毒素溶液的结构及稳定性 | 第78-79页 |
·超声辐照对藻液中藻毒素含量的影响 | 第79-83页 |
·超声辐照降解藻毒素动力学规律 | 第79-80页 |
·超声降解藻毒素影响参数 | 第80-83页 |
·超声直接去除藻类以及超声强化混凝除藻工艺安全性评价 | 第83-87页 |
·铜绿微囊藻生长过程中藻液中藻毒素含量变化 | 第83-84页 |
·超声直接去除藻类藻液中藻毒素变化规律 | 第84-85页 |
·超声强化混凝工艺藻液中藻毒素变化规律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7章 机理探讨与工艺经济性分析 | 第88-102页 |
·引言 | 第88页 |
·超声强化混凝机理分析 | 第88-96页 |
·超声空化损伤藻类的主要机制 | 第88-89页 |
·超声对藻类气囊的损伤 | 第89-91页 |
·超声作用对藻类胞面的影响 | 第91-92页 |
·超声辐照对藻类沉降性和凝聚性的影响 | 第92-96页 |
·超声强化混凝工艺经济性分析 | 第96-100页 |
·超声强化混凝技术吨水消耗成本 | 第96-97页 |
·混凝剂节约成本 | 第97页 |
·节约预氯化氯成本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建议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与声明 | 第110-11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