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 引言 | 第1-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3-14页 |
1.3 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6-2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25页 |
2.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6-22页 |
2.1.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 第16页 |
2.1.1.2 地质地貌 | 第16-18页 |
2.1.1.3 气候与小气候 | 第18-20页 |
2.1.1.4 水文状况 | 第20页 |
2.1.1.5 土壤 | 第20-21页 |
2.1.1.6 植被 | 第21-22页 |
2.1.2 社会经济条件与旅游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2.1.2.1 历史沿革 | 第22页 |
2.1.2.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2-23页 |
2.1.2.3 旅游资源分析 | 第23-24页 |
2.1.2.4 旅游业发展概况及游客分析 | 第24-25页 |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2.2.1 对植被的影响 | 第26页 |
2.2.2 对水体的影响 | 第26页 |
2.2.3 对土壤的影响 | 第26页 |
2.2.4 保护区环境管理对策 | 第26-27页 |
2.2.5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3 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 | 第28-39页 |
3.1 航空遥感技术应用 | 第28-31页 |
3.1.1 遥感数据选取及预处理 | 第28-31页 |
3.1.1.1 遥感数据选取 | 第28-29页 |
3.1.1.2 预处理 | 第29-31页 |
3.2 植被信息提取 | 第31-34页 |
3.2.1 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 | 第31页 |
3.2.2 监督分类提取植被信息 | 第31-34页 |
3.2.2.1 监督分类 | 第31-32页 |
3.2.2.2 分类后处理 | 第32-34页 |
3.3 变化信息分析 | 第34-35页 |
3.4 松山植被的影响分析 | 第35-39页 |
3.4.1 松山植被的影响源分析 | 第35-36页 |
3.4.2 样地调查法的植被影响分析 | 第36-39页 |
3.4.2.1 旅游小路及公路的干扰 | 第36-37页 |
3.4.2.2 旅游接待设施的干扰 | 第37-38页 |
3.4.2.3 小结 | 第38-39页 |
4 旅游开发利用对保护区土壤的影响 | 第39-47页 |
4.1 保护区土壤影响源分析 | 第39页 |
4.2 土壤影响范围 | 第39-40页 |
4.3 旅游活动对森林公园土壤影响评价 | 第40-47页 |
4.3.1 数据获取 | 第40页 |
4.3.2 旅游活动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4.3.3 旅游活动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4 旅游活动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5 旅游开发利用对保护区土壤的综合影响 | 第44-47页 |
5 旅游开发利用对保护区水体质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5.1 污染源分析 | 第47页 |
5.2 保护区水质变化研究 | 第47-50页 |
6 保护区管理对策及措施 | 第50-53页 |
6.1 植被保护 | 第50页 |
6.2 水体保护 | 第50-51页 |
6.3 土壤保护 | 第51页 |
6.4 环境容量 | 第51-53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7.1 结论 | 第53-54页 |
7.2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图表索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