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

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7页
1 导言第17-21页
   ·论文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论文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的方法及论文的结构框架第19-21页
2 重庆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分析第21-33页
   ·基本气候环境特征第21-25页
     ·夏季日照强、冬季日照少第21-22页
     ·夏季气温高第22-24页
     ·全年湿度大第24页
     ·夏季风速小第24-25页
     ·冬季雨雾多第25页
     ·降水规律第25页
   ·主要气候环境特点第25-33页
     ·夏热冬冷的周期规律第25-26页
     ·山地河谷的特殊影响第26-29页
     ·三峡水库的可能影响第29-30页
     ·城市高容积与热岛效应第30-33页
3 重庆住居热环境的变迁、问题与思考第33-53页
   ·重庆居住热环境变迁第33-36页
     ·人类早期的被动式适应第33-34页
     ·传统民居的能动式适应第34页
     ·近代住居的被动式适应第34页
     ·现代住居的主动式调节第34-35页
     ·建筑节能措施的推行第35-36页
   ·重庆住居热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41页
     ·夏热冬冷矛盾的两面性问题第36-38页
     ·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第38页
     ·住居形态的地域气候环境适应性问题第38-40页
     ·建筑材料构造的地域气候环境适应性问题第40-41页
   ·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思考第41-50页
     ·科学发展观与节约型社会第41-42页
     ·辨证施治与科学设计方法第42-43页
     ·吸取传统民居的营养第43-48页
     ·重庆地区建筑节能的关键问题——减少主动式调节第48-50页
   ·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第50-53页
     ·建筑群体布局——追求“绿地清风”第50-51页
     ·住居空间形态——适应地域气候第51-52页
     ·建筑材料与构造——改善热工性能第52-53页
4 “绿地清风”的群体建筑布局第53-65页
   ·减少建筑密度以增加绿地第53-54页
   ·有利山地通风组织的群体布局第54-57页
   ·塔式建筑更利于群体通风第57-60页
   ·架空吊脚以利通风散热和除湿第60-61页
   ·减少硬质铺地以利自然生态系统第61-63页
   ·热岛效应的缓解第63-65页
5 适应地域气候的住居空间形态第65-87页
   ·体形系数问题的辨证分析第65-70页
   ·建筑平面形态的优化第70-71页
   ·套内功能空间布局的避热考虑第71-75页
     ·热环境的合理分区第71-72页
     ·东西向房间的处理第72-75页
   ·套内通风组织第75-82页
     ·适合重庆地区夏季的通风方式第75页
     ·加强板式住宅风压通风第75-76页
     ·加强塔式住宅风压通风第76-78页
     ·一梯多户住宅的穿堂风的组织第78-79页
     ·内廊式高层住宅楼的单面通风问题的解决第79-80页
     ·利用中庭、天井通风第80-81页
     ·利用楼梯间通风第81页
     ·利用庭院温差通风第81-82页
   ·房间开口位置及面积第82-87页
     ·房间开口位置第82-84页
     ·开口面积第84-85页
     ·改善通风的门窗第85-87页
6 改善材料与构造热工性能第87-125页
   ·非采光外围护结构的设计策略第87-100页
     ·减小表面材料的热吸收系数第87-88页
     ·加强外表面热的散失第88-93页
     ·适合重庆地区气候的墙体热工性能探讨第93-95页
     ·保温隔热材料分布位置第95-98页
     ·经济实用的墙体构造方案第98-100页
   ·改善窗的热工性能的技术设计策略第100-111页
     ·窗节能的意义第100-101页
     ·窗墙比问题的辨证第101-103页
     ·窗户传热原理及节能因素第103-104页
     ·窗户构件第104-111页
   ·遮阳的设计策略第111-120页
     ·建筑自身的遮阳第112-113页
     ·利用绿化的遮阳第113-115页
     ·利用构件的遮阳第115-120页
   ·阳台的设计策略第120-125页
     ·双层皮阳台的中介作用第120-122页
     ·加强阳台空间的隔热保温性能第122页
     ·利用自然元素第122-123页
     ·双层高阳台的设计手法第123-125页
7 结语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1页
附录第131-132页
独创性声明第132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胃动力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的分离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