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般分析 | 第12-21页 |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历史背景 | 第12-13页 |
|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 第13-17页 |
| ·历史文化名城相关概念解析 | 第13-16页 |
| ·历史文化名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第16-17页 |
|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 | 第17-19页 |
|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 | 第19-21页 |
| ·实现环境整体功能和环境价值 | 第19页 |
| ·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 | 第19页 |
| ·有效开发旅游资源 | 第19-20页 |
| ·有序发展城市建设 | 第20-21页 |
| 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的沿革 | 第21-24页 |
|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的初步确立 | 第22-24页 |
| 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4-40页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 | 第24-25页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 | 第25-40页 |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 | 第25-26页 |
| ·行政管理体制 | 第26-28页 |
| ·公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安排 | 第28-31页 |
| ·审批制度 | 第31-33页 |
| ·规划制度 | 第33-35页 |
| ·资金保障制度 | 第35-40页 |
| 4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0-51页 |
| ·重新界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 | 第40-41页 |
| ·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应贯彻的原则 | 第40页 |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的界定 | 第40-41页 |
| ·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政管理体制 | 第41-42页 |
| ·调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 | 第41页 |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职责的划分 | 第41-42页 |
| ·成立独立的权威专业咨询机构 | 第42页 |
| ·建立公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 | 第42-45页 |
| ·确立公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权利基础 | 第42-44页 |
| ·建立健全公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权利救济机制 | 第44-45页 |
| ·完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审批制度 | 第45-46页 |
| ·改变历史文化名城审批的主要标准 | 第45-46页 |
| ·建立动态审批制机制 | 第46页 |
| ·审批资料中应突出保护采取的管理措施 | 第46页 |
| ·完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度 | 第46-48页 |
| ·保护规划编制原则的完善 | 第46-47页 |
| ·公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机制的完善 | 第47页 |
| ·政府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 | 第47-48页 |
| ·完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保障制度 | 第48-51页 |
| ·增加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的投入 | 第48页 |
|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配套资金制度 | 第48-49页 |
| ·拓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来源 | 第49页 |
| ·建立资金使用专家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 | 第49-51页 |
| 5 结语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附录 | 第57-58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58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