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34页 |
·贮氢合金 | 第12-14页 |
·各类贮氢合金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AB_5 型贮氢合金 | 第14页 |
·AB_2 型贮氢合金 | 第14页 |
·AB 型贮氢合金 | 第14-15页 |
·A_2B 型贮氢合金 | 第15页 |
·钒氢反应 | 第15-18页 |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的研究与开发 | 第18-27页 |
·钒基固溶体型贮氢电极合金的基本特征 | 第19页 |
·V-Ti-Ni 系三元贮氢电极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 第19-23页 |
·V_3TiNi_0.56M_x 四元及多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 第23-27页 |
·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27-32页 |
·感应熔炼法 | 第27页 |
·机械合金化法 | 第27-28页 |
·还原扩散法 | 第28页 |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 第28-32页 |
·钒基固溶体制备方法 | 第3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2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氩气气氛下感应炉熔炼制备 | 第34-38页 |
·V_3TiNi_0.56A1_0.2 固溶体合金氩气气氛下感应熔炼炉制备实验 | 第34页 |
·实验原料 | 第34页 |
·合金制备过程 | 第34页 |
·V_3TiNi_0.56A1_0.2 固溶体合金组织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金相分析 | 第34-35页 |
·组织成分分析 | 第35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36页 |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自蔓延法制备 | 第38-56页 |
·V_3TiNi_0.56A1_0.2 固溶体合金自蔓延法制备实验 | 第38-40页 |
·实验原料 | 第38页 |
·反应器的设计与制作 | 第38-39页 |
·实验原料的配比 | 第39-40页 |
·合金制备过程 | 第40页 |
·V_3TiNi_0.56A1_0.2 合金的铸态组织结构分析 | 第40-48页 |
·金相分析 | 第40-42页 |
·组织成分分析 | 第42页 |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42-44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44-45页 |
·显微硬度分析 | 第45页 |
·TG 分析和DSC 分析 | 第45-48页 |
·结果讨论 | 第48-54页 |
·制备过程热力学分析 | 第48-50页 |
·添加金属Cr 对V_3TiNi_0.56A1_0.2 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V_3TiNi_0.56A1_0.2 中非金属夹杂的组织结构分析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4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热处理方法研究 | 第56-64页 |
·退火对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6-58页 |
·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 | 第56页 |
·金相分析 | 第56-57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7-58页 |
·固溶处理对铸态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8-62页 |
·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 | 第58页 |
·金相分析 | 第58-62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5 钒基固溶体贮氢性能测试 | 第64-66页 |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64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6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6-82页 |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66页 |
·贮氢电极的制作 | 第66-67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7-79页 |
·实验设备 | 第67-68页 |
·贮氢材料的电容量测试 | 第68-69页 |
·循环伏安特性测试 | 第69-79页 |
·小结 | 第79-82页 |
7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2-94页 |
附录B X射线衍射图谱 | 第94-10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108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