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被动采样装置的研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环境污染检测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1 二氧化氮检测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1.1.2 甲醛检测的重要意义 | 第12页 |
1.2 采气方法 | 第12-16页 |
1.2.1 主动式的动力采样法 | 第12-14页 |
1.2.2 被动式采样器 | 第14-16页 |
1.3 常用的检测方法 | 第16-21页 |
1.3.1 NO_2的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1.3.2 HCHO 的检测方法 | 第18-21页 |
1.4 光敏电阻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论文的设想 | 第22-23页 |
第2章 二氧化氮的检测 | 第23-34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2.2.1 采样装置 | 第23-24页 |
2.2.2 仪器 | 第24-25页 |
2.2.3 试剂 | 第25页 |
2.2.4 方法 | 第25-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2.3.1 被动采样装置的采样理论 | 第28-29页 |
2.3.2 校正图 | 第29-30页 |
2.3.3 采样时间 | 第30-31页 |
2.3.4 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31页 |
2.3.5 精密度 | 第31-32页 |
2.3.6 干扰 | 第32页 |
2.3.7 应用 | 第32-33页 |
2.4 结论 | 第33-34页 |
第3章 被动采样法检测空气中的甲醛 | 第34-40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3.2.1 试剂 | 第34页 |
3.2.2 仪器 | 第34-35页 |
3.2.3 方法 | 第35-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3.3.1 被动采样装置的校正 | 第37-38页 |
3.3.2 显色时间的选择 | 第38页 |
3.3.3 精密度 | 第38页 |
3.3.4 样品检测 | 第38-39页 |
3.3.5 干扰 | 第39页 |
3.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4章 酞菁的合成与应用 | 第40-46页 |
4.1 前言 | 第40-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1页 |
4.2.2 铂酞菁的合成 | 第41-42页 |
4.2.3 磺酸铜酞菁的合成 | 第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4.3.1 铂酞菁对氧的响应 | 第42-43页 |
4.3.2 磺酸铜酞菁对 NO_2~-的响应 | 第43-45页 |
4.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5章 自制同步检测装置检测甲醛 | 第46-51页 |
5.1 前言 | 第4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5.2.1 试剂 | 第46页 |
5.2.2 仪器 | 第46-47页 |
5.2.3 方法 | 第47-4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5.3.1 发光二极管的特征 | 第48页 |
5.3.2 同步装置的校正 | 第48-49页 |
5.3.3 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49-50页 |
5.3.4 实际应用 | 第50页 |
5.4 结论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