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构建与表达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3页
   ·单链抗体第14-15页
   ·提高抗体库容量和亲和力第15-21页
     ·抗体在体内的成熟第16页
     ·抗体库方法第16-19页
     ·常用抗体库技术第19-2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库的构建及分析第23-35页
   ·实验材料第23-24页
     ·实验试剂第23页
     ·脾组织(细胞)、菌株及载体第23页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方法第23-24页
     ·主要仪器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8页
     ·技术路线第24页
     ·引物设计第24页
     ·提取RNA第24-25页
     ·反转录第25页
     ·PCR扩增VH和VL第25-26页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第26页
     ·扩增VHL第26页
     ·连接与转化第26-27页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第27页
     ·scFv基因库的构建与分析1第27-28页
   ·结果第28-31页
     ·RNA质量第28页
     ·VH、VL和VHL的PCR扩增第28页
     ·VH、VL和VHL的鉴定及序列分析第28-29页
     ·scFv的构建第29页
     ·序列分析和比对第29-31页
   ·讨论第31-35页
第三章 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核糖体展示组件构建第35-48页
   ·实验材料第35页
     ·实验试剂第35页
     ·菌株和载体第35页
     ·主要溶液及配制方法第35页
     ·主要仪器第35页
   ·实验方法第35-39页
     ·技术路线第35-36页
     ·引物设计第36页
     ·Spacer-Linker克隆第36-38页
     ·VL-T5te构建第38页
     ·T7B-VHL克隆第38-39页
     ·核糖体展示文库构建与分析第39页
   ·结果第39-46页
     ·Spacer-Linker扩增结果及分析第39-41页
     ·VL-T5te构建结果第41页
     ·T7B-VHL克隆结果第41页
     ·RD文库构建第41-43页
     ·RD文库分析第43-46页
   ·讨论第46-48页
第四章 利用核糖体展示技术筛选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与结构预测第48-60页
   ·实验材料第48-49页
     ·实验试剂第48页
     ·实验溶液及其配制方法第48-49页
     ·主要仪器第49页
     ·病毒抗原和乳鼠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2页
     ·实验技术路线第49-50页
     ·引物设计第50页
     ·病毒抗原的灭活与纯化第50页
     ·核糖体展示第50-52页
     ·scFv结构预测第52页
   ·结果第52-57页
     ·病毒抗原制备与纯化第52页
     ·体外转录第52-54页
     ·体外翻译与亲和筛选第54页
     ·蛋白水平鉴定第54-55页
     ·序列分析第55-56页
     ·scFv结构预测第56-57页
   ·讨论第57-60页
第五章 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表达与鉴定第60-73页
   ·实验材料第60-61页
     ·主要试剂第60页
     ·载体和宿主细胞第60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60页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方法第60-61页
   ·实验方法第61-64页
     ·引物设计第61页
     ·scFv基因克隆第61页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第61-62页
     ·回收产物与表达载体的酶切、连接与转化第62页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第62-63页
     ·重组表达质粒的转化第63页
     ·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及可溶性分析第63-64页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64页
   ·结果第64-71页
     ·scFv克隆第64页
     ·scFv和载体的酶切第64页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第64-65页
     ·蛋白表达与可溶性分析第65页
     ·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65-71页
   ·讨论第71-73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犬棘球绦虫粪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下一篇:日本血吸虫性激素相关受体EsRRBL1和PGMRC2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