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 第1-12页 |
1. 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12-18页 |
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 | 第12-14页 |
1.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经济变量传导过程 | 第13页 |
1.1.2 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13-14页 |
1.2 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14-18页 |
1.2.1 托宾Q理论 | 第14-15页 |
1.2.2 财富效应 | 第15-16页 |
1.2.3 流动性效应 | 第16-18页 |
2. 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 | 第18-25页 |
2.1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 第18-22页 |
2.1.1 市场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 第18-19页 |
2.1.2 投资行为逐步由盲目投机走向理性投资 | 第19-20页 |
2.1.3 资本市场功能由融资功能转向资源配置功能 | 第20-21页 |
2.1.4 运作机制由行政干预转向市场化运行机制 | 第21-22页 |
2.2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对传导机制的影响 | 第22-25页 |
2.2.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重要性出现了新变化 | 第22页 |
2.2.2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体显著增加 | 第22-23页 |
2.2.3 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更加复杂 | 第23-24页 |
2.2.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受到挑战 | 第24-25页 |
3. 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 第25-45页 |
3.1 国外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 第25-28页 |
3.1.1 美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 第25-27页 |
3.1.2 欧盟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 第27-28页 |
3.1.3 日本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 第28页 |
3.2 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 第28-45页 |
3.2.1 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回顾 | 第30-33页 |
3.2.2 货币政策对资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3-39页 |
3.2.3 资本市场波动对实际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9-44页 |
3.2.4 结论 | 第44-45页 |
4. 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障碍分析 | 第45-51页 |
4.1 资本市场发展规模偏小 | 第45-46页 |
4.1.1 从“Q效应”来看 | 第45-46页 |
4.1.2 从“财富效应”或“流动性效应”来看 | 第46页 |
4.2 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低 | 第46-48页 |
4.2.1 资本市场中的行政干预 | 第46-47页 |
4.2.2 资本市场结构失衡 | 第47-48页 |
4.3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一体化程度低 | 第48-49页 |
4.4 资本市场缺乏理性、稳定性差、波动频繁 | 第49-50页 |
4.5 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高 | 第50-51页 |
5. 疏通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5.1 扩大资本市场总规模 | 第51页 |
5.2 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 | 第51-53页 |
5.3 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 第53-54页 |
5.4 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一体化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表1: 2004年9月中国经济指标统计 | 第58-60页 |
附表2: 2004年9月中国主要金融指标统计 | 第60-62页 |
附表3: 2004年9月中国股票交易统计表统计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