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0页 |
·引言 | 第18-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关键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影响毛红椿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 | 第30-36页 |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0页 |
·调查方法 | 第30-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毛红椿生长状况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 第31-32页 |
·不同坡位下毛红椿生长状况 | 第32-33页 |
·毛红椿生长状况同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毛红椿不同家系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36-57页 |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36-37页 |
·指标测定与植株收获 | 第37-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56页 |
·不同氮水平下毛红椿家系的光合生理反应 | 第39-43页 |
·不同氮素水平下毛红椿家系的生长状况 | 第43-46页 |
·氮素营养对毛红椿家系苗木根系分布的影响 | 第46-50页 |
·氮素营养对毛红椿家系苗木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0-54页 |
·不同氮素条件下优良家系特异性指标的确定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毛红椿不同家系对磷水平的响应 | 第57-76页 |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57-59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57页 |
·指标测定与植株收获 | 第57-58页 |
·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75页 |
·不同磷水平下毛红椿家系的光合生理反应 | 第59-62页 |
·不同磷素水平下毛红椿家系的生长状况 | 第62-65页 |
·磷素营养对毛红椿家系苗木根系分布的影响 | 第65-69页 |
·磷素营养对毛红椿家系苗木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69-73页 |
·不同磷素条件下优良家系特异性指标的确定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6-86页 |
·影响毛红椿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的确定 | 第76页 |
·毛红椿不同家系对氮的响应 | 第76-80页 |
·毛红椿生长对氮素营养的遗传差异 | 第76-77页 |
·不同氮素环境对毛红椿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毛红椿对低氮胁迫的适应机制 | 第78-79页 |
·不同氮素环境下优良家系特异性指标的确定和优良家系的筛选 | 第79-80页 |
·毛红椿不同家系对磷的响应 | 第80-84页 |
·毛红椿生长对磷素营养的遗传差异 | 第80-81页 |
·不同磷素环境对毛红椿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毛红椿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 | 第82-83页 |
·不同磷素环境下优良家系特异性指标的确定和优良家系的筛选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状况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