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钻具实验台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设计
1 引言 | 第1-13页 |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9-11页 |
1.3 学术构想及思路 | 第11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螺杆钻具的结构原理及性能分析 | 第13-19页 |
2.1 螺杆钻具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2.2 螺杆钻具的结构组成 | 第13-15页 |
2.2.1 旁通阀部件 | 第13-14页 |
2.2.2 马达部件 | 第14页 |
2.2.3 万向轴部件 | 第14-15页 |
2.2.4 传动轴部件 | 第15页 |
2.3 螺杆钻具的性能参数 | 第15-16页 |
2.4 螺杆钻具的性能特性 | 第16-19页 |
2.4.1 理论特性 | 第16-17页 |
2.4.2 流量—转速特性 | 第17-18页 |
2.4.3 扭矩—转速特性 | 第18-19页 |
3 系统的整体框架及硬件实现 | 第19-41页 |
3.1 典型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 第19-23页 |
3.1.1 测量信号分类 | 第19-20页 |
3.1.2 采样定理 | 第20-22页 |
3.1.3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 第22-23页 |
3.2 螺杆钻具试验台的原理及组成 | 第23-25页 |
3.2.1 试验台原理 | 第23-24页 |
3.2.2 试验台组成 | 第24-25页 |
3.2.3 试验台主要技术参数 | 第25页 |
3.3 螺杆钻具试验台的试验内容 | 第25-26页 |
3.3.1 空载试验 | 第25-26页 |
3.3.2 负载试验 | 第26页 |
3.3.3 超载试验 | 第26页 |
3.4 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及整体框架 | 第26-28页 |
3.4.1 数据采集系统原理 | 第26-27页 |
3.4.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7页 |
3.4.3 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框架 | 第27-28页 |
3.5 数据采集系统的参数测量及硬件实现 | 第28-41页 |
3.5.1 计算机的选型 | 第28页 |
3.5.2 总线结构的选择 | 第28-29页 |
3.5.3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 第29-33页 |
3.5.4 流量的测量 | 第33-36页 |
3.5.5 压力的测量 | 第36-37页 |
3.5.6 转速扭矩的测量 | 第37-39页 |
3.5.7 温度的测量 | 第39-41页 |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1-67页 |
4.1 系统软件开发的总体思想 | 第41-43页 |
4.1.1 开发方法的选择 | 第41-42页 |
4.1.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42页 |
4.1.3 软件开发需遵循的原则 | 第42-43页 |
4.2 系统功能模块总体设计 | 第43-44页 |
4.3 数据库设计 | 第44页 |
4.4 各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第44-60页 |
4.4.1 登录窗体界面设计 | 第44-46页 |
4.4.2 主程序界面设计 | 第46-47页 |
4.4.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47-51页 |
4.4.4 实时曲线显示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4.4.5 历史曲线绘制程序设计 | 第53-58页 |
4.4.6 打印试验报告程序设计 | 第58-59页 |
4.4.7 试验数据查询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4.5 标度变换 | 第60-65页 |
4.5.1 压力的标度变换 | 第61-64页 |
4.5.2 流量的标度变换 | 第64-65页 |
4.5.3 扭矩转速的标度变换 | 第65页 |
4.5.4 温度的标度变换 | 第65页 |
4.6 程序调试 | 第65-66页 |
4.7 系统的运行及使用效果 | 第66-67页 |
4.7.1 系统的运行 | 第66页 |
4.7.2 系统使用效果 | 第66-67页 |
5 数据采集系统抗干扰设计 | 第67-75页 |
5.1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67-69页 |
5.1.1 产生干扰的原因 | 第67-68页 |
5.1.2 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措施 | 第68-69页 |
5.2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69-75页 |
5.2.1 系统软件抗干扰概述 | 第69-71页 |
5.2.2 系统软件抗干扰程序设计 | 第71-75页 |
6 总结 | 第75-76页 |
6.1 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在职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