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砖石古塔纠偏技术研究
1 绪论 | 第1-19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湿陷性黄土 | 第11-12页 |
·黄土湿陷性的危害 | 第12页 |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砖石古塔纠偏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中国砖石古塔概述 | 第13-14页 |
·砖石古塔的基础形式 | 第14页 |
·砖石古塔的结构形式 | 第14-15页 |
·砖石古塔的震害分析 | 第15-16页 |
·砖石古塔纠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机理及计算分析 | 第19-32页 |
·引言 | 第19页 |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19-20页 |
·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 | 第20-21页 |
·黄土微结构对湿陷性的影响 | 第20页 |
·黄土物质成分对湿陷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黄土物理性质对湿陷性的影响 | 第21页 |
·外力作用下黄土的变形特征 | 第21-24页 |
·自重应力作用下黄土的变形特征 | 第21-22页 |
·总压力下湿陷变形的特征 | 第22-24页 |
·湿陷变形的分析与计算 | 第24-31页 |
·黄土湿陷变形的塑性特性 | 第24页 |
·黄土的计算本构模型 | 第24-29页 |
·湿陷性黄土地基变形的计算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砖石古塔纠偏技术分析 | 第32-44页 |
·引言 | 第32页 |
·砖石古塔倾斜机理分析 | 第32-34页 |
·上部结构 | 第33页 |
·地基 | 第33-34页 |
·环境和外部干扰 | 第34页 |
·砖石古塔纠偏技术 | 第34-38页 |
·降水纠偏法 | 第35页 |
·浸水和浸水加压纠偏法 | 第35-36页 |
·堆载(加压)纠偏法 | 第36页 |
·掏土纠偏法 | 第36-37页 |
·注浆抬升纠偏法 | 第37-38页 |
·顶升纠偏法 | 第38页 |
·综合纠偏法 | 第38页 |
·砖石古塔纠偏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 第38-39页 |
·砖石古塔纠偏前后深层地基土的受力及变形分析 | 第39-42页 |
·纠偏前地基土的受力及变形分析 | 第40-42页 |
·纠偏后地基土的受力及变形分析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砖石古塔纠偏全过程有限元分析 | 第44-54页 |
·引言 | 第44页 |
·砖石古塔纠偏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特点 | 第44-46页 |
·模型的特点 | 第45页 |
·荷载的特点 | 第45页 |
·分析过程的特点 | 第45-46页 |
·砖石古塔地基与结构共同工作有限元分析 | 第46-47页 |
·砖石古塔纠偏过程有限元分析 | 第47-52页 |
·分析软件简介 | 第47-48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48-49页 |
·材料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49-52页 |
·纠偏过程分析 | 第52页 |
·分析结果的整理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眉县净光寺塔纠偏工程实例分析 | 第54-66页 |
·工程概况 | 第54-56页 |
·古塔原状 | 第54-55页 |
·塔底的揭露调查 | 第55页 |
·加固和纠偏 | 第55-56页 |
·纠偏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 第56-57页 |
·纠偏全过程计算分析 | 第57-65页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57-58页 |
·材料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58-60页 |
·纠偏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