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 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8-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农民收入现状 | 第9-10页 |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 第10-11页 |
| ·增加收入的对策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试验区农民收入变化分析 | 第13-20页 |
| 1 研究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13-14页 |
| ·气象水文条件 | 第13页 |
| ·土地资源 | 第13页 |
| ·水土流失 | 第13页 |
| ·社会基础 | 第13-14页 |
| 2 收入的时序变化分析 | 第14-17页 |
| ·人均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 第14页 |
| ·人均收入增长变化呈明显的阶段性 | 第14-17页 |
| 3 试验区与长武县及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比较分析 | 第17-20页 |
| ·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变化比较 | 第17-18页 |
|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变化的差异比较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第20-26页 |
| 1 关于粮食和资源问题的定位 | 第20页 |
| ·粮食的定位—基本自给 | 第20页 |
| ·资源的定位—合理配置,挖掘潜力 | 第20页 |
| 2 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进展 | 第20-25页 |
| ·产业结构调整基础 | 第20-21页 |
| ·第一阶级——二元产业结构 | 第21-22页 |
| ·第二阶级——三元产业结构 | 第22-23页 |
| ·第二阶级——质量上求精品 | 第23-25页 |
| 3 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第26-29页 |
| 1 劳动力供给 | 第26页 |
| 2 劳动力需求 | 第26-27页 |
| 3 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力的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 第27-29页 |
| 第五章 试验区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 | 第29-32页 |
| 1 把中低产田改造为高产农田,实现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 | 第29页 |
| 2 开发沟坡资源 | 第29页 |
| 3 调整农业结构 | 第29-30页 |
| 4 农业向商品性转型 | 第30页 |
| 5 提高农民素质 | 第30-31页 |
| 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 第31页 |
| 7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单元的生态稳定性 | 第31-32页 |
| 第六章 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的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 1 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 | 第32页 |
| 2 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少 | 第32-33页 |
| 3 水资源不足 | 第33页 |
| 4 大部分农民素质较低 | 第33-34页 |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 1 结论 | 第34页 |
| 2 讨论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附录 | 第39-40页 |
| 1 致谢 | 第39-40页 |
| 2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