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 第1-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2页 |
二、论文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 | 第12-13页 |
三、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的一般理论与理论演进 | 第15-22页 |
一、自然垄断产业特征 | 第15-17页 |
二、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 | 第17-20页 |
(一) 政府规制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 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需求 | 第18-19页 |
(三) 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三、规制理论的演进与规制改革两大主题 | 第20-22页 |
(一) 放松规制理论 | 第21页 |
(二) 激励性规制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改革的基本模式与国际经验 | 第22-39页 |
一、放松规制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22-26页 |
(一) 放松规制论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二) 放松规制论的实践基础 | 第25-26页 |
二、放松规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 第26-34页 |
(一) 放松规制改革的含义与目标 | 第26-28页 |
(二) 放松规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 第28-34页 |
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放松规制改革实践 | 第34-35页 |
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经验性启示 | 第35-39页 |
(一) 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产业范围较广 | 第36页 |
(二) 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第36页 |
(三) 民营化改革和引入竞争机制是放松规制的主要手段.. | 第36-37页 |
(四) 完善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是放松规制的保障 | 第37-39页 |
第四章、激励性规制改革---信息不对称下的规制改进 | 第39-51页 |
一、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形成 | 第39-40页 |
二、激励性规制理论主要内容 | 第40-45页 |
三、激励性规制政策 | 第45-49页 |
(一) 价格上限规制 | 第45-46页 |
(二) 特许投标规制 | 第46-48页 |
(三) 区域间比较竞争理论 | 第48-49页 |
四、英美两国激励性规制的运用及比较 | 第49-51页 |
第五章、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 第51-63页 |
一、我国自然垄断规制的性质 | 第51页 |
二、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特点 | 第51-52页 |
三、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极其规制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 第52-55页 |
四、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思路 | 第55-61页 |
(一) 政企分离是规制体制改革的关键--设立独立的规制机构 | 第55-56页 |
(二) 法律制度是规制体制改革的准则 | 第56页 |
(三)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构建规制改革的微观企业基础 | 第56-57页 |
(四) 竞争是规制改革的主题--促进放松规制改革 | 第57-58页 |
(五)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推进激励性规制改革 | 第58-61页 |
五、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一般模式 | 第61-63页 |
第六章、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个案分析——以电力产业为例 | 第63-75页 |
一、我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的演进 | 第63-66页 |
二、当前我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及规制特点 | 第66-67页 |
三、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绩效分析 | 第67-72页 |
(一) 供给总量 | 第68页 |
(二) 配置效率分析 | 第68-71页 |
(二) 生产效率分析 | 第71-72页 |
四、电力产业继续深化规制改革的思路建议 | 第72-7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