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大都市区范围界定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章 绪论第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8-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4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5-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1.4 论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城市地域界定研究综述第17-27页
 2.1 城市地域范围的界定方法第17-18页
  2.1.1 城市地域概念界定第17-18页
 2.2 我国城市地域概念解析第18-25页
  2.2.1 城市建成区第18-22页
  2.2.2 城市行政区第22-25页
 2.3 大都市区是更为合理的城市地域界定方法第25-27页
  2.3.1 以建成区和行政区界定城市地域的综合分析第25-26页
  2.3.2 大都市区是更为合理的城市地域界定方法第26-27页
第三章 大都市区研究综述第27-45页
 3.1 国外大都市区概况分析第27-33页
  3.1.1 大都市区的概念第27-28页
  3.1.2 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区第28-31页
  3.1.3 亚洲其他国家的大都市区第31-32页
  3.1.4 其他国家第32-33页
 3.2 国外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第33-40页
  3.2.1 国外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动力第33-35页
  3.2.2 国外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35-38页
  3.2.3 国外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第38-40页
 3.3 我国大都市区发展现状第40-45页
  3.3.1 大都市区规划第40-42页
  3.3.2 九大经济区域和九大都市区第42-44页
  3.3.3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我国都市区界定的理论基础第45-56页
 4.1 城市形态与结构——都市区的发展脉络第45-52页
  4.1.1 我国城市的形态演变模式第45-48页
  4.1.2 城市的地域结构模式第48-51页
  4.1.3 小结第51-52页
 4.2 边缘区——与建成区共同组成都市区第52-56页
  4.2.1 什么是边缘区第52-53页
  4.2.2 边缘区的成因及特点第53-55页
  4.2.3 都市区与边缘区第55-56页
第五章 我国都市区的界定方法第56-66页
 5.1 利用卫星遥感与GIS技术界定建成区第56-60页
  5.1.1 通过遥感航空图像得到建成区范围第56-57页
  5.1.2 对地面统计特殊情况的处理第57-60页
 5.2 通过对边缘区的确定界定都市区第60-63页
  5.2.1 西方国家边缘区界定方法概论第60页
  5.2.2 我国边缘区界定方法概论第60-61页
  5.2.3 功能主义的方法第61-63页
 5.3 都市区的范围界定及其实用价值第63-66页
  5.3.1 功能方法的都市区指标第63页
  5.3.2 “断裂点”分析法的简单计算第63-64页
  5.3.3 实用价值第64-66页
第六章 以杭州市为例——杭州都市区范围界定第66-75页
 6.1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况第66-70页
  6.1.1 杭州市基本概况第66页
  6.1.2 杭州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概述第66-68页
  6.1.3 杭州市城市形态演变的方向和趋势第68-70页
 6.2 杭州都市区的范围界定第70-75页
  6.2.1 杭州中心建成区的确定第70-71页
  6.2.2 杭州城市边缘区的确定第71-74页
  6.2.3 杭州大都市区第74-75页
结语第75-7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科研工程项目第79-80页
后记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搭接柱转换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分析
下一篇:城市输配水系统负荷预测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