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显微镜论文

显微自动调焦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工件表面纹理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自动调焦技术的发展第10-11页
 §1.3 调焦技术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第11-13页
  §1.3.1 测距法第11-12页
  §1.3.2 焦点检测法第12页
  §1.3.3 图像处理法第12-13页
 §1.4 国内外自动调焦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1 国外自动调焦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2 国内自动调焦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3 调焦实现方式和调焦算法研究第15-16页
 §1.5 本论文的调焦系统设计方案第16-17页
 §1.6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第17-18页
 §1.7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显微摄像调焦系统第19-31页
 §2.1 显微调焦系统第19-20页
 §2.2 光学成像系统第20页
 §2.3 CCD的成像设备第20-25页
 §2.4 CCD的分类第25页
 §2.5 图像数据采集和传送第25-30页
  §2.5.1 USB的特点第26-27页
  §2.5.2 通信原理第27-28页
  §2.5.3 数据传输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系统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设计第31-43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USB设备驱动程序第31-33页
 §3.3 主机HID类应用程序第33-34页
 §3.4 VB框架下的图像通信的实现第34-37页
  §3.4.1 应用程序编程第34-36页
  §3.4.2 图像采集系统的实现第36-37页
 §3.5 驱动部件的选择第37-42页
  §3.5.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第37-39页
  §3.5.2 步进电机的控制第39-40页
  §3.5.3 消除回程间隙第40-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显微系统的自动调焦方法第43-60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自动调焦系统的原理第43-47页
  §4.2.1 成像系统模型第43-45页
  §4.2.2 显微镜自动调焦原理第45-47页
 §4.3 自动调焦算法第47-50页
  §4.3.1 边缘检测法第48页
  §4.3.2 基于Sobel梯度算子的Tenengrad函数第48-49页
  §4.3.3 图像标准差法第49页
  §4.3.4 拉普拉斯像能函数法第49页
  §4.3.5 图像灰度差分绝对值和法第49-50页
 §4.4 显微调焦的实现第50-51页
  §4.4.1 显微调焦流程分析第50-51页
  §4.4.2 显微调焦实现的策略第51页
 §4.5 显微调焦实验和结果分析第51-59页
  §4.5.1 显微调焦的实验过程第51-54页
  §4.5.2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第54-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显微纹理图像的分析研究第60-74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纹理图像的预处理第60-61页
 §5.3 基于小波理论的纹理去噪第61-68页
  §5.3.1 小波变换理论第61-62页
  §5.3.2 傅立叶分析的缺陷第62页
  §5.3.3 连续小波变换第62-64页
  §5.3.4 多分辨率第64-66页
  §5.3.5 小波去噪第66-68页
 §5.4 车削实验的纹理图像第68-71页
 §5.5 基于方向测度的纹理分析第71-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74-76页
 §6.1 全文总结第74-75页
 §6.2 进一步研究和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视化的发电厂保护整定综合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过渡金属硫化物阳离子气相动力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