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31页 |
第一节 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 第13-18页 |
一、 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主要内容 | 第13-18页 |
第二节 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由来 | 第18-22页 |
一、 对国内仲裁的司法监督:司法最终解决 | 第19-21页 |
二、 对涉外仲裁的司法监督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发展 | 第22-31页 |
一、 我国现行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 | 第22-29页 |
二、 目前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可仲裁性事项的司法监督 | 第31-51页 |
第一节 法院对可仲裁性范围实行监督的价值目标 | 第33-35页 |
一、 实现国家对法律救济制度的控制 | 第34页 |
二、 实现国家对社会与经济活动的控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法院在裁定可仲裁性事项时所适用的标准 | 第35-47页 |
一、 国外法律评判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法定标准 | 第35-38页 |
二、 其它附加要件 | 第38-40页 |
三、 不予仲裁的情形 | 第40页 |
四、 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范围的发展趋势 | 第40-47页 |
第三节 我国法院评判可仲裁性范围的法律规定及其完善 | 第47-51页 |
一、 我国法院评判可仲裁性范围的准则 | 第47-48页 |
二、 扩大商事可仲裁性的范围 | 第48-51页 |
第三章 商事仲裁协议的司法监督 | 第51-84页 |
第一节 法院对仲裁协议进行司法监督的重要性 | 第55-57页 |
第二节 仲裁协议司法监督的国际趋势 | 第57-58页 |
一、 《示范法》的规定 | 第57页 |
二、 各国放宽认定仲裁协议有效性标准 | 第57-58页 |
第三节 法院对仲裁协议实施司法监督的原则 | 第58-62页 |
一、 法院因当事人的请求而审查--不告不理原则 | 第58-59页 |
二、 法院审理仲裁协议的原则 | 第59页 |
三、 仲裁协议无效和失效的认定 | 第59-61页 |
四、 仲裁协议不能实行的认定 | 第61-62页 |
第四节 仲裁协议的司法监督中的问题 | 第62-66页 |
一、 《仲裁法》第20条及其司法实践 | 第62-64页 |
二、 法院监督仲裁协议效力的程序 | 第64-66页 |
第五节 我国仲裁协议理论及实践的新发展 | 第66-72页 |
一、 仲裁协议的效力 | 第66-67页 |
二、 “未签字”的仲裁协议 | 第67-69页 |
三、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及管辖法院 | 第69页 |
四、 电子信息仲裁协议的认定 | 第69-70页 |
五、 仲裁第三人制度 | 第70-72页 |
第六节 完善仲裁协议司法监督的建议 | 第72-84页 |
一、 仲裁管辖与法院管辖的关系 | 第72-73页 |
二、 依法识别仲裁协议所适用的准据法 | 第73-74页 |
三、 依法确认对仲裁协议效力进行认定的法院 | 第74-77页 |
四、 涉外仲裁协议的司法监督 | 第77-81页 |
五、 对《仲裁法》进行必要的修订 | 第81-84页 |
第四章 论我国商事仲裁过程的司法监督 | 第84-109页 |
第一节 仲裁庭组成的司法监督 | 第86-92页 |
一、 指定仲裁员 | 第86-90页 |
二、 撤销仲裁员 | 第90-92页 |
第二节 对仲裁庭管辖权的审查 | 第92-94页 |
第三节 中止诉讼程序和延长仲裁时效 | 第94-98页 |
一、 中止诉讼程序 | 第94-97页 |
二、 延长仲裁时效 | 第97-98页 |
第四节 采取临时财产保全措施 | 第98-106页 |
一、 仲裁财产保全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 第98页 |
二、 仲裁财产保全的司法监督的三种模式 | 第98-103页 |
三、 实施财产保全的条件 | 第103-104页 |
四、 财产保全司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 第104-106页 |
第五节 协助仲裁庭强制取证 | 第106-109页 |
第五章 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制度 | 第109-147页 |
第一节 撤销仲裁裁决的国际性规定 | 第110-127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110-118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地区的规定 | 第118-123页 |
三、 示范法及国际条约的规定 | 第123-127页 |
第二节 我国仲裁裁决撤销制度 | 第127-138页 |
一、 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立法意义 | 第127-128页 |
二、 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法律规定 | 第128-133页 |
三、 对仲裁裁决撤销制度司法实践的几点思考 | 第133-138页 |
第三节 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制度 | 第138-143页 |
一、 国内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的法定情形 | 第139-140页 |
二、 涉外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的法定情形 | 第140页 |
三、 两种不予执行情形之比较 | 第140-141页 |
四、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其他规定 | 第141-143页 |
第四节 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与不予执行制度之比较 | 第143-147页 |
第六章 商事仲裁裁决执行的司法监督 | 第147-183页 |
第一节 法院对国内仲裁裁决执行的审查 | 第149-153页 |
第二节 涉外仲裁裁决在国内外的承认与执行的司法监督 | 第153-160页 |
一、 在国内的承认与执行 | 第154-158页 |
二、 在国外的承认与执行 | 第158-160页 |
第三节 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执行的司法监督 | 第160-183页 |
一、 “纽约公约”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规定 | 第161-175页 |
二、 我国对外国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承认与执行) | 第175-183页 |
第七章 完善司法监督的必要性及其原则 | 第183-196页 |
第一节 完善仲裁司法监督的必要性 | 第183-191页 |
一、 完善司法监督是由仲裁的自治特性决定的 | 第184-185页 |
二、 便于法院更好地履行其法定职责 | 第185-187页 |
三、 保证仲裁程序不偏离仲裁规则 | 第187页 |
四、 防止仲裁权的滥用和扩张 | 第187-188页 |
五、 是实现仲裁公正与效率价值目标的需要 | 第188-191页 |
六、 是解决我国仲裁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 第191页 |
第二节 司法监督的原则要求 | 第191-196页 |
一、 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原则 | 第191-192页 |
二、 应着眼于仲裁程序合法性的监督 | 第192页 |
三、 司法监督的被动性要求 | 第192-193页 |
四、 司法监督的适度性要求 | 第193-196页 |
第八章 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思考和完善 | 第196-233页 |
第一节 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96-210页 |
一、 法院审查范围 | 第196-199页 |
二、 “ 内外有别” | 第199-202页 |
三、 关于重新仲裁 | 第202-206页 |
四、 司法监督中的其他问题 | 第206-210页 |
第二节 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原则 | 第210-216页 |
一、 司法审查的基本原则 | 第210-212页 |
二、 重新确定司法审查的范围 | 第212-214页 |
三、 当事人协议排除司法审查 | 第214-216页 |
第三节 统一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的司法监督 | 第216-219页 |
第四节 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程序 | 第219-222页 |
一、 撤销程序的审理方式 | 第219-220页 |
二、 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可以上诉 | 第220-222页 |
第五节 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 | 第222-233页 |
一、 将不予执行程序并入撤销程序 | 第222-224页 |
二、 重新明确对仲裁裁决监督内容 | 第224-227页 |
三、 当缩短当事人提出申请撤销裁决的期限 | 第227-229页 |
四、 撤销及不予执行的审查期限 | 第229-230页 |
五、 撤销及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司法报告制度 | 第230-231页 |
六、 裁决的部分撤销 | 第231-233页 |
结论 | 第233-23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37-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