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 第7-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主要价值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国际军备控制是一门斗争的艺术 | 第20-37页 |
一、军控斗争是外交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0-25页 |
1. 军控斗争与国家间外交斗争 | 第20-22页 |
2. 军控斗争的方式是原则性和策略性灵活运用和辨证统一 | 第22-23页 |
3. 军控斗争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能代替军备发展 | 第23-25页 |
二、军控斗争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 第25-30页 |
1. 军控斗争受国际政治关系的制约 | 第25-26页 |
2. 军控斗争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 | 第26-27页 |
3. 军控斗争受军事力量对比的制约 | 第27-28页 |
4. 军控斗争受国内经济因素的制约 | 第28-29页 |
5. 军控斗争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制约 | 第29-30页 |
三、马克思主义是分析军控斗争问题的指南 | 第30-37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备发展和裁军的思想 | 第30-32页 |
2. 列宁斯大林对无产阶级军控斗争思想的发展 | 第32-35页 |
3. 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列主义军控斗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国际军控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第37-72页 |
一、军控斗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 第37-45页 |
1. 军控斗争是私有制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 第37-41页 |
2. 军控斗争是科学技术发展使战争破坏性不断扩大的结果 | 第41-45页 |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军控斗争的时代特征 | 第45-48页 |
1. 军控斗争在西欧帝国主义大国间展开 | 第45-46页 |
2. 限制海军军备成为军控斗争的重点领域 | 第46-48页 |
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控斗争的时代特征 | 第48-53页 |
1.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两大矛盾 | 第48-51页 |
2. 德日法西斯扩军备战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第51-53页 |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控斗争的时代特征 | 第53-63页 |
1. 军控斗争是两大阵营斗争的手段 | 第53-57页 |
2. 军控斗争成为超级大国争霸的武器 | 第57-63页 |
五、冷战后美国的单极霸权与“逆裁军” | 第63-72页 |
1. 美国的单极霸权之梦 | 第63-64页 |
2. 美国冒险的军事政策 | 第64-68页 |
3. 美国破坏国际军控条约 | 第68-72页 |
第三章 国际军控斗争打上社会制度烙印 | 第72-96页 |
一、裁军谈判是帝国主义虚与周旋的一场游戏 | 第72-82页 |
1. 军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内部的固有现象 | 第72-73页 |
2. 军备扩张是垄断资本家谋求垄断利润的工具 | 第73-76页 |
3. 走向战争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命脉所系 | 第76-78页 |
4. 美国军工集团采取战争边缘政策 | 第78-82页 |
二、社会主义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裁军政策 | 第82-96页 |
1. 废除武装是社会主义的理想 | 第82-83页 |
2. 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和平裁军政策 | 第83-88页 |
3. 中国是国际裁军斗争中一支重要和平力量 | 第88-96页 |
第四章 国际军控斗争具有国家利益性 | 第96-116页 |
一、超级大国通过军控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 | 第96-103页 |
1. 超级大国在军控谈判中搞越顶外交 | 第96-99页 |
2. 超级大国力图控制他国的军备 | 第99-101页 |
3. 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强权军控 | 第101-103页 |
二、军控是第三世界的“紧箍咒” | 第103-109页 |
1. 第三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军备竞赛 | 第103-105页 |
2. 军备控制是超级大国干涉第三世界国家内政的手段 | 第105-108页 |
3. 西方国家在军控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 | 第108-109页 |
三、西方国家以军控为名遏制中国的发展 | 第109-116页 |
1. 制造中国威胁论,阻止中国军备的发展 | 第109-111页 |
2. 滥用核查手段,肆意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 | 第111-112页 |
3. 打着防扩散的旗号,妨碍中国正常的国际贸易 | 第112-113页 |
4. 谎称提高军事透明度,刺探中国军情 | 第113-114页 |
5. 借维持军事稳定性之名,提升台湾军力,干涉中国内政 | 第114-116页 |
第五章 运用国际军控斗争规律为现实斗争服务 | 第116-130页 |
一、21 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军控斗争形势 | 第116-120页 |
1. 西方继续操纵国际军控,打压第三世界国家 | 第116-117页 |
2. 美国强化单极霸权,国际军控谈判环境趋于恶化 | 第117-119页 |
3. 地区军备竞赛有加强趋势,中国安全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 第119-120页 |
二、21 世纪初中国参与国际军控斗争的选择 | 第120-130页 |
1. 反对军备竞赛,继续推动信任与安全措施的建立 | 第120-122页 |
2. 有选择、有条件地参加一些军控组织并采取不同的策略 | 第122-125页 |
3.军控斗争与国防建设相结合,使军控斗争服务于国防建设,同时发挥军控斗争在军备发展和军队建设中的作用 | 第125-128页 |
4.原则性和策略性的高度统一,同威胁中国安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灵活的斗争 | 第128-13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0-137页 |
后记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