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4-27页 |
第一节 偿付能力的内涵和构成 | 第14-18页 |
一、 偿付能力的内涵 | 第14-17页 |
二、 偿付能力的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主要因素 | 第18-21页 |
一、 影响偿付能力的外部因素 | 第18-20页 |
二、 影响偿付能力的内部因素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经济学意义 | 第21-27页 |
一、 市场支配力 | 第21-24页 |
二、 信息问题 | 第24-25页 |
三、 外部性 | 第25-26页 |
四、 免费搭车问题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第一节 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内容 | 第27-30页 |
一、 资本金的监管 | 第27页 |
二、 责任准备金的监管 | 第27-28页 |
三、 保险保障基金的监管 | 第28页 |
四、 业务报告的监管 | 第28-29页 |
五、 财务报告的监管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主要手段 | 第30-32页 |
一、 法律监管 | 第30页 |
二、 行政监管 | 第30-31页 |
三、 行业监管 | 第31-32页 |
四、 社会监管 | 第32页 |
第三节 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指标分析 | 第32-37页 |
一、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主要监管指标 | 第32-34页 |
二、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主要指标分析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国际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经验和教训 | 第37-50页 |
第一节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静态监管 | 第37-44页 |
一、 最低资本金的规定 | 第37页 |
二、 财务比率分析法 | 第37-40页 |
三、 风险资本要求法(RBC) | 第40-43页 |
四、 现场法定检查法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动态监管 | 第44-46页 |
一、 美国的现金流量测试(CFT) | 第44-45页 |
二、 加拿大的偿付能力动态测试(DST)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日本寿险公司破产倒闭事件的教训 | 第46-50页 |
一、 日本寿险公司破产概况 | 第46页 |
二、 日本寿险公司破产的原因 | 第46-50页 |
第四章 完善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 第50-63页 |
第一节 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 第50-54页 |
一、 资本注入不足是导致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 第50-51页 |
二、 我国寿险公司长期实行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得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问题,最终导致偿付能力危机。 | 第51-52页 |
三、 利率的连续调低使寿险公司出现严重的利差损,大大削弱了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 第52页 |
四、 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危机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 第52-53页 |
五、 资产负债不匹配是引发偿付能力危机的原因之一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不足及面临的挑战 | 第54-58页 |
一、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不足 | 第54-57页 |
二、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面临的挑战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的建议 | 第58-63页 |
一、 提高保险监管的创新能力,以创新来提高监管的效果 | 第59-60页 |
二、 加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 第60-61页 |
三、 注重对偿付能力进行动态监管 | 第61-62页 |
四、 加强对寿险公司资金运用的监管 | 第62页 |
五、 实行多层次、有差别的监管方式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