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 第8-12页 |
(一) 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 | 第8-9页 |
(二) 改变传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弊端 | 第9-11页 |
(三) 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 | 第11-12页 |
(四)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供的可能 | 第12页 |
(五) 国外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 第12页 |
二、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作用 | 第12-17页 |
(一)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 第12-13页 |
1 、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和思维方法的锻炼及思维水平的提高 | 第12-13页 |
2 、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是以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为主 | 第13页 |
3 、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的体验 | 第13页 |
(二)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 第13-17页 |
1 、 促成新的教师观、学生观的形成 | 第13-14页 |
2 、 促进新的教学观的形成 | 第14-17页 |
三、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 第17-30页 |
(一)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流程 | 第17-18页 |
(二)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 第18页 |
(三)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 第18-25页 |
1 、 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政治知识体系 | 第18-19页 |
2 、 对某些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 第19-21页 |
3 、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达 | 第21-25页 |
(四)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 第25-30页 |
四、 中学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当妥善处理的几对关系 | 第30-32页 |
(一) 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 第30-31页 |
(二) 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 第31页 |
(三) 教会学习和学会学习 | 第31页 |
(四)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五) 传统教学手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 第32页 |
五、 结论与结束语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