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的引种、快繁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英文缩写符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23页 |
1 文冠果研究的意义 | 第13-17页 |
·社会生态效益 | 第13-15页 |
·经济效益 | 第15-17页 |
2 文冠果开发中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17-23页 |
·种源保护不利 | 第17-18页 |
·优良品种选育滞缓 | 第18-20页 |
·快繁技术滞后 | 第20-21页 |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缺乏 | 第21-23页 |
第一章 文冠果引种驯化 | 第23-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引种材料 | 第23页 |
·引种过程与指标测定 | 第23-25页 |
·播种前的准备 | 第23-24页 |
·播种 | 第24页 |
·播种后的管理 | 第24页 |
·生长期间的状况调查 | 第24-25页 |
·优系初选 | 第25页 |
·重复试验 | 第25页 |
2 引种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文冠果的生长发育研究 | 第25-28页 |
·苗木生长动态 | 第25-26页 |
·苗木生长相关指数 | 第26-28页 |
·苗木高度 | 第26-27页 |
·新梢生长量 | 第27-28页 |
·文冠果的开花结果习性研究 | 第28-30页 |
·苗木开花结果 | 第29-30页 |
·优株选育 | 第30页 |
3 引种结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繁育方法研究 | 第32-48页 |
1 扦插繁殖 | 第32-38页 |
·材料方法 | 第32-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条件 | 第32-33页 |
·试验处理 | 第33页 |
·扦插作业 | 第33-34页 |
·插后管理 | 第34-35页 |
·苗木移植和苗期管理 | 第35页 |
·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不同扦插方法的比较 | 第35-36页 |
·根插时不同因素间的比较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2 组织培养 | 第38-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文冠果子叶诱导出绿苗 | 第38-42页 |
·消毒方法 | 第38页 |
·培养基类型 | 第38-39页 |
·细胞分裂素浓度 | 第39-40页 |
·生长素浓度 | 第40-42页 |
·赤霉素浓度 | 第42页 |
·光照的影响 | 第42页 |
·茎段组织培养 | 第42-47页 |
·无菌系的建立 | 第42-43页 |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 第43-44页 |
·增殖培养基 | 第44-46页 |
·生根培养基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子叶诱导绿苗的组培配套技术总结 | 第47页 |
·茎段组织培养技术总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总结 | 第48-53页 |
1 采种育苗 | 第48-50页 |
·采种 | 第48-49页 |
·播种 | 第49-50页 |
·种子处理 | 第49页 |
·选地与整地 | 第49页 |
·播种 | 第49-50页 |
2 根插育苗 | 第50页 |
3 营造经济林或绿化栽培 | 第50-51页 |
·建园定植 | 第50页 |
·园林绿化栽培 | 第50-51页 |
4 管理 | 第51-52页 |
5 采收 | 第52页 |
6 技术总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