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在小设备中的实现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小设备中实现IPv6协议栈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0页 |
·研究工作及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IPV6协议原理 | 第11-31页 |
·IPv6协议概述 | 第11-13页 |
·IPv4协议的限制 | 第11-12页 |
·IPv6协议的新特点 | 第12页 |
·IPv6协议和IPv4协议的简单比较 | 第12-13页 |
·IPv6地址架构 | 第13-20页 |
·IPv6的地址表示形式 | 第13-14页 |
·IPv6的寻址模型 | 第14-15页 |
·IPv6的地址类型及地址空间 | 第15-18页 |
·节点拥有的IP地址 | 第18-19页 |
·IPv6地址与IPv4地址的比较 | 第19-20页 |
·IPv6头部 | 第20-23页 |
·IPv6头部结构 | 第20-21页 |
·IPv6扩展头部 | 第21-23页 |
·IPv6头部与IPv4头部的比较 | 第23页 |
·ICMPv6协议简介 | 第23-25页 |
·ICMP信息报文和错误报文 | 第23-24页 |
·ICMPv6协议与ICMPv4协议的比较 | 第24-25页 |
·邻居发现协议简介 | 第25-28页 |
·邻居发现及路由器发现 | 第25-26页 |
·无状态的地址自动配置 | 第26-27页 |
·缺省地址选择 | 第27-28页 |
·邻居发现协议与IPv4中相关功能的比较 | 第28页 |
·小设备中实现IPv6的要求 | 第28-31页 |
·小设备实现的要求 | 第28-29页 |
·IPv6节点协议栈实现的要求 | 第29-31页 |
第3章 ARM硬件平台 | 第31-35页 |
·ARM平台简介 | 第31-33页 |
·NetARM-StarterKit评估板简介 | 第31-32页 |
·开发环境和调试环境简介 | 第32-33页 |
·驱动程序的编写 | 第33-35页 |
·网络驱动程序 | 第33-34页 |
·定时器驱动程序 | 第34-35页 |
第4章 IPV6协议栈及编程接口的实现 | 第35-54页 |
·IPv6协议栈简介 | 第35-45页 |
·混合协议栈的实现 | 第35-36页 |
·内存管理 | 第36-38页 |
·协议栈的总体结构 | 第38-39页 |
·相关的数据结构 | 第39-43页 |
·IP地址的处理 | 第43页 |
·IP数据包的处理 | 第43页 |
·邻居发现报文的处理 | 第43-44页 |
·ICMP报文的处理 | 第44页 |
·传输层协议中需要的改动 | 第44页 |
·LwIP传输层协议简介 | 第44-45页 |
·编程接口简介 | 第45-54页 |
·套接字接口简介 | 第46-47页 |
·兼容Berkeley套接字和Winsock | 第47-48页 |
·select模型 | 第48-51页 |
·IPv6的扩展 | 第51-52页 |
·Small Socket接口层 | 第52-54页 |
第5章 IPV6协议栈网络测试 | 第54-64页 |
·网络环境 | 第54-59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54页 |
·微软IPv6技术 | 第54-56页 |
·配置网络 | 第56-59页 |
·Web服务器 | 第59-64页 |
·HTTP协议简介 | 第59-60页 |
·使用Small Socket编写的Web服务器 | 第60-64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4-65页 |
·总结 | 第64页 |
·有待于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