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驱动器控制系统的研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8-13页 |
·压电定位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压电驱动器物理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压电驱动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要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压电驱动器的基本特性 | 第13-21页 |
·压电陶瓷基本物理原理: | 第13-15页 |
·逆压电效应的静电力学分析: | 第15-17页 |
·压电陶瓷驱动器特点: | 第17-18页 |
·压电陶瓷基本物理特性: | 第18-21页 |
·迟滞特性 | 第18页 |
·非线性特征(nonlinear) | 第18-19页 |
·蠕变特性(drift/creep) | 第19-20页 |
·温度特性 | 第20页 |
·刚度特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压电驱动器模型的建立 | 第21-34页 |
·压电驱动器的弛豫和非线性及其机理 | 第21-24页 |
·压电驱动器的弛豫和非线性 | 第21页 |
·压电驱动器的非线性和弛豫形成原因 | 第21-24页 |
·压电驱动器内环和外环模型 | 第24-33页 |
·压电驱动器外环模型 | 第24-25页 |
·压电驱动器内环模型 | 第25-29页 |
·内环下降曲线模型 | 第25-28页 |
·内环上升曲线模型 | 第28-29页 |
·理论模型和实测上升和下降曲线的对比 | 第29-32页 |
·内环模型的相似性 | 第32-33页 |
·小节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压电驱动器机械结构设计 | 第34-45页 |
·工作原理 | 第34页 |
·驱动器的机械结构 | 第34-45页 |
第五章 压电驱动器控制电路设计 | 第45-67页 |
·概述 | 第45-46页 |
·电源管理 | 第46-49页 |
·5V电源稳压 | 第47页 |
·12V升压电平转换 | 第47页 |
·-12V升压电平转换 | 第47-49页 |
·单片机及外围电路 | 第49-50页 |
·单片机复位和时钟电路 | 第49页 |
·单片机存储扩展 | 第49-50页 |
·D/A和A/D转换电路 | 第50-59页 |
·D/A转换电路 | 第50-55页 |
·D/A转换电路硬件部分简介 | 第50-53页 |
·D/A控制软件部分简介: | 第53-55页 |
·A/D转换电路 | 第55-59页 |
·A/D转换电路硬件部分简介 | 第55-58页 |
·A/D转换电路软件部分简介 | 第58-59页 |
·高压放大电路 | 第59-64页 |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待解决的问题 | 第59页 |
·动态电源的设计 | 第59-64页 |
·驱动电源性能设计 | 第59-61页 |
·驱动电源性能的理论计算 | 第61页 |
·电源性能的扩展 | 第61-62页 |
·电源功耗的计算与实际散热的考虑 | 第62-63页 |
·电源的稳定性 | 第63-64页 |
·串行通信--RS232总线标准,芯片及接口电路 | 第64-67页 |
第六章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9-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9页 |
·论文工作的改进 | 第6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附录一 正、逆压电效应矩阵方程 | 第71-72页 |
附录二 D/A地址分配 | 第72页 |
附录三 内部RAM地址分配 | 第72页 |
附录四 单片机电路版图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