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2页 |
摘要(中文) | 第12-14页 |
摘要(英文)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6-5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7页 |
第一节 Bt基因及转Bt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1 Bt基因和转Bt基因植物 | 第17-21页 |
·Bt杀虫晶体蛋白的结构和杀虫机理 | 第17-19页 |
·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分类 | 第19-21页 |
2 转Bt基因植物及转基因育种 | 第21-27页 |
·转Bt基因植物的应用前景 | 第21-22页 |
·转Bt基因植物的培育 | 第22-25页 |
·转Bt基因植物的商品化应用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转基因植物的风险性及对策 | 第27-47页 |
1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 第28-31页 |
·毒性分析(外源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 | 第28-30页 |
·外源基因的直接毒性 | 第28-29页 |
·外源基因编码的蛋白的毒性 | 第29-30页 |
·过敏性分析 | 第30-31页 |
·过敏性食物 | 第30-31页 |
·抗抗生素标记的安全性 | 第31页 |
·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细菌 | 第31页 |
2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生态风险性 | 第31-47页 |
·转基因植物入侵危害(遗传污染) | 第31-34页 |
·抗除草剂植物的商品化和抗除草剂基因的漂移 | 第31-32页 |
·抗病基因、病毒、微生物的重组和异源包装 | 第32-33页 |
·抗抗生素标记基因的扩散 | 第33-34页 |
·转基因植物对非靶标生物影响 | 第34-39页 |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的影响 | 第34-39页 |
·对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 | 第36-38页 |
·对其它天敌和非靶标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38-39页 |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抗性治理 | 第39-43页 |
·靶标生物产生抗性 | 第39页 |
·害虫对转抗虫基因植物抗性的治理策略 | 第39-43页 |
·多毒素策略 | 第40页 |
·高表达与低表达策略 | 第40-41页 |
·避难区策略 | 第41-42页 |
·特异性或诱导性启动表达 | 第42-43页 |
·其它策略 | 第43页 |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43-47页 |
·Bt基因植物所表达的Bt蛋白在土壤中的行为 | 第43-44页 |
·Bt基因植物所表达的Bt蛋白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 第44-47页 |
第二章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47-50页 |
1 选题依据 | 第47-48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8页 |
3 研究内容 | 第48-50页 |
第二部分 方法 | 第50-71页 |
第三章 从克螟稻秸秆中高效纯化制备Bt(Cry1Ab)蛋白的方法 | 第51-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51页 |
·供试水稻样品 | 第51-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NH_4)_2SO_4饱和度对Bt蛋白沉淀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Bt蛋白的纯化与测定 | 第54-56页 |
·Bt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 第56-57页 |
3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从土壤中高效提取Bt(Cry1Ab)蛋白的方法 | 第58-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58页 |
·试验样品 | 第58-59页 |
·供试土壤样品 | 第58-59页 |
·供试水稻样品 | 第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克螟稻秸秆中Bt蛋白的提取纯化 | 第59页 |
·源于克螟稻的纯Bt蛋白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测定 | 第59页 |
·克螟稻秸秆加入土壤后Bt蛋白提取效率的测定 | 第59-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从土壤中提取Bt蛋白的效率和添加回收率 | 第60-62页 |
3 讨论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土壤细菌中DNA的提取方法 | 第63-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63页 |
·供试土壤样品 | 第63-64页 |
·细菌收集 | 第64页 |
·偏磷酸钠-Chrombach缓冲液法 | 第64页 |
·磷酸钠缓冲液法 | 第64页 |
·TE缓冲液-偏磷酸钠-TE缓冲液法 | 第64页 |
·细菌裂解方法 | 第64-65页 |
·溶菌酶-蛋白酶K-SDS/Chrombsch缓冲液法 | 第64-65页 |
·溶菌酶-蛋白酶K-SDS/Tris-EDTA缓冲液法 | 第65页 |
·CTAB-溶菌酶-蛋白酶K法 | 第65页 |
·DNA收集方法 | 第65-66页 |
·氯化钾-异丙醇沉淀法 | 第65页 |
·醋酸钠-乙醇沉淀法 | 第65-66页 |
·RNase的处理方法 | 第66页 |
·DNA质量检测与定量 | 第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不同方法抽提土壤细菌DNA | 第66-67页 |
·不同条件对抽提效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修饰步骤的影响 | 第68-70页 |
·最佳提取方案 | 第70页 |
3 讨论 | 第70-71页 |
第三部分 试验 | 第71-100页 |
第六章 源于克螟稻的纯Bt(Cry1Ab)蛋白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与降解 | 第72-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5页 |
·试验器材 | 第72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72页 |
·试验样品 | 第72-73页 |
·供试土壤样品 | 第72-73页 |
·试验方法 | 第73-75页 |
·源于克螟稻的纯Bt蛋白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 | 第73-74页 |
·吸附试验 | 第73-74页 |
·解吸附试验 | 第74页 |
·纯Bt蛋白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 | 第74-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纯Bt蛋白在7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 | 第75-78页 |
·纯Bt蛋白在7种土壤中的降解 | 第78-80页 |
3 讨论 | 第80-81页 |
第七章 克螟稻秸秆还土后Bt(Cry1Ab)蛋白在土壤中的降解 | 第81-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3页 |
·试验器材 | 第81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81页 |
·试验样品 | 第81-82页 |
·供试土壤样品 | 第81-82页 |
·供试水稻样品 | 第82页 |
·试验方法 | 第82-83页 |
·克螟稻秸秆中的Bt蛋白在土壤中的降解 | 第82-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85页 |
·克螟稻秸秆中的Bt蛋白在5种土壤中的降解 | 第83-85页 |
3 讨论 | 第85-87页 |
第八章 生育期间克螟稻中Bt(Cry1Ab)蛋白的时空表达、根系分泌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 | 第87-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89页 |
·供试材料 | 第87页 |
·试验方法 | 第87-89页 |
·水稻田间培养及根系和地上部Bt蛋白的测定 | 第87-88页 |
·水稻根际土中Bt蛋白的提取与测定 | 第88页 |
·水稻根系分泌物中Bt蛋白的测定 | 第88页 |
·根际土及其提取液对棉铃虫的致死率分析 | 第88-8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93页 |
·克螟稻植株地上部和根系中Bt蛋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89-90页 |
·克螟稻中Bt蛋白的分泌规律及其在根际土中的积累 | 第90-91页 |
·克螟稻根际土及其提取物对棉铃虫的致死效应 | 第91-93页 |
3 讨论 | 第93-95页 |
第九章 抗性标记基因(nptⅡ和hpt)在克螟稻生育期间和秸秆还土后向土壤细菌水平转移的可能性初探 | 第95-10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5-97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95页 |
·供试土壤样品 | 第95-96页 |
·方法 | 第96-97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96页 |
·土壤细菌中总DNA的提取 | 第96页 |
·克螟稻中总DNA的提取 | 第96页 |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 第96-9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7-98页 |
·分别从克螟稻和土壤细菌DNA中扩增2种抗性标记基因 | 第97-98页 |
3 讨论 | 第98-100页 |
总结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