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岩石风化对大气CO_2的汇效应研究概述 | 第10-39页 |
·全球碳循环与地球化学碳循环 | 第10-19页 |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 第10-11页 |
·全球碳循环 | 第11-13页 |
·全球碳循环模型研究 | 第13-15页 |
·碳循环研究的时间尺度问题 | 第15-16页 |
·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遗漏汇”问题 | 第16页 |
·地球化学碳循环 | 第16-19页 |
·岩石风化的碳汇效应研究现状 | 第19-29页 |
·岩石风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碳汇效应 | 第19-20页 |
·岩石风化碳汇效应的研究方法及风化速率模型 | 第20-25页 |
·我国对岩石风化碳汇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遥感在岩石风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4页 |
·遥感在岩石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 第30-33页 |
·遥感在获取环境数据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与碳循环研究相关的政治与政策问题 | 第34-3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岩石风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56页 |
·岩性 | 第39-41页 |
·径流 | 第41-42页 |
·气候 | 第42-44页 |
·大气/土壤CO_2浓度 | 第44-46页 |
·生物因素 | 第46-49页 |
·地形、地貌与构造 | 第49-51页 |
·其他因素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环境背景数据准备 | 第56-82页 |
·多波段遥感数据提取岩石信息的实验 | 第56-68页 |
·多波段遥感数据提取岩石信息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56-62页 |
·多波段遥感数据提取地质信息的实验 | 第62-68页 |
·基于空间插值方法的气候数据处理 | 第68-74页 |
·空间插值方法 | 第69页 |
·原始气候数据 | 第69-70页 |
·数据处理及结果 | 第70-74页 |
·山地地形的降水量校正 | 第74-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硅酸盐岩风化的碳汇估算 | 第82-94页 |
·GEM-CO_2模型 | 第82-85页 |
·模型建立背景 | 第82-83页 |
·模型描述 | 第83-84页 |
·模型验证 | 第84-85页 |
·我国岩石化学风化消耗CO_2量估算 | 第85-92页 |
·数据 | 第85-87页 |
·FCO_2估算 | 第87-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中国热带亚热带岩溶溶蚀速率模型构建及珠江流域溶蚀量及碳汇估算 | 第94-117页 |
·中国热带亚热带岩溶溶蚀速率模型 | 第95-104页 |
·模型因子的选择 | 第95-97页 |
·桂林试验场野外观测试验 | 第97-100页 |
·岩溶作用溶蚀率模型 | 第100-104页 |
·基于遥感数据的NPP与土壤呼吸数据生成 | 第104-111页 |
·TEPC模型简介 | 第105-106页 |
·光合与呼吸作用子模型 | 第106-110页 |
·土壤呼吸 | 第110-111页 |
·珠江流域岩溶作用 | 第111-114页 |
·珠江流域简介 | 第111-112页 |
·溶蚀率计算 | 第112页 |
·其他模型比较 | 第112-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