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黑曲霉植酸酶菌株选育及其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0页
引言第10-21页
 1 植酸酶的性质第11-12页
   ·6-植酸酶的性质第11页
   ·3-植酸酶的性质第11-12页
 2 植酸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第12-13页
   ·6-植酸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第12页
   ·3-植酸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第12-13页
 3 植酸酶的基因工程第13-15页
   ·6-植酸酶的基因工程第13页
   ·3-植酸酶的基因工程第13-15页
 4 植酸酶分子结构与空间构象第15-18页
   ·植酸酶分子结构与空间构象第16-17页
   ·植酸酶活性部位第17-18页
 5 植酸酶作用底物的机制第18-19页
 6 植酸酶降解植酸的途径第19-20页
 7 植酸酶的应用前景第20-21页
材料和方法第21-29页
 1 材料第21-24页
   ·供试菌株第21页
   ·培养基第21页
   ·试剂第21-24页
   ·主要仪器第24页
 2 方法第24-29页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第24-25页
   ·黑曲霉AN01001产植酸酶的条件研究第25页
   ·黑曲霉AN01001菌株的诱变第25-26页
   ·黑曲霉AN01001植酸酶的分离纯化第26-28页
   ·黑曲霉植酸酶的酶学性质分析第28-29页
结果和分析第29-43页
 1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第29-30页
 2 黑曲霉产植酸酶条件的研究第30-35页
   ·培养基最适加水量的确定第30-31页
   ·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31页
   ·不同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31页
   ·不同pH的提取液对酶收率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浓度CaCl_2提取对酶活的影响第32页
   ·营养盐水对产酶的影响第32-33页
   ·产酶条件的正交实验第33-35页
 3 诱变选育结果第35-38页
   ·紫外线诱变选育结果第35-36页
   ·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结果第36-37页
   ·亚硝基胍诱变结果第37-38页
 4 黑曲霉植酸酶的分离纯化第38-40页
   ·硫酸铵沉淀第38页
   ·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第38-40页
   ·SDS-PAGE第40页
 5 黑曲霉AN01001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第40-43页
   ·黑曲霉AN01001植酸酶的最适pH和pH稳定性第40-42页
   ·植酸酶的最适温度及热稳定性第42页
   ·植酸酶抗胰蛋白酶的能力的测定第42页
   ·金属阳离子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讨论第43-53页
 1 产胞外植酸酶的主要菌株第43页
 2 植酸酶活力测定方法的选择第43-44页
 3 黑曲霉AN01001植酸酶发酵条件的研究第44-46页
   ·加水量对产植酸酶的影响第44-45页
   ·培养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45页
   ·CaCl_2对酶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4 诱变育种第46-49页
   ·出发菌株的选择第47页
   ·诱变剂及其剂量的选择第47-48页
   ·初筛方法的确定第48-49页
 5 黑曲霉AN01001植酸酶的分子量大小第49页
 6 黑曲霉植酸酶的纯化方法第49-50页
 7 黑曲霉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第50-53页
结语第53-55页
 1 黑曲霉AN01001植酸酶的产酶条件研究、菌的诱变选育及植酸酶性质研究的结果第53页
 2 今后工作的设想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4页
附录一第64-65页
附录二第65-66页
附录三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人IL-15cDNA的克隆、表达及对HBsAg核酸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