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3页 |
1 前言 | 第13-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观赏蕨类的引种和筛选 | 第14页 |
·观赏蕨类繁殖技术研究 | 第14页 |
·观赏蕨类的耐阴性研究 | 第14页 |
·观赏蕨类吸收(吸附)甲醛的能力研究 | 第14-15页 |
2 观赏蕨类的引种驯化和适应性研究 | 第15-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引种原则及引种地域和时间 | 第15页 |
·栽培管理 | 第15-16页 |
·耐寒适应性试验 | 第16页 |
·研究结果 | 第16-20页 |
·成活率和生长情况 | 第16-18页 |
·耐寒适应性 | 第18页 |
·部分种类的观赏特性 | 第18-20页 |
·讨论 | 第20-21页 |
·观赏蕨类植物的评价指标 | 第20页 |
·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长江中下游)地区观赏蕨和类筛选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3 观赏蕨类的繁殖技术研究 | 第21-30页 |
·福建观音座莲的宿存叶柄扦插繁殖 | 第21-26页 |
·材料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不同处理对宿存叶柄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不同处理对宿存叶柄发双芽及发二回叶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处理对宿存叶柄发叶数及叶长的影响 | 第24页 |
·不同处理对宿存叶柄根系数量及长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金毛狗的有性繁殖 | 第26-29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福建观音座莲的有性繁殖 | 第29-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4 观赏蕨类的耐阴性研究 | 第30-39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叶绿素a/b值和单位面积鲜叶重的测定 | 第32-34页 |
·观赏蕨类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测定 | 第34-37页 |
·观赏蕨类CO_2补偿点的测定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5 观赏蕨类对甲醛的吸收(吸附)能力 | 第39-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页 |
6 文献综述 | 第41-47页 |
·观赏蕨资源、引种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观赏蕨类的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第42-46页 |
·有性繁殖 | 第42-44页 |
·无性繁殖 | 第44-45页 |
·组织培养 | 第45-46页 |
·观赏蕨类的应用研究概况及其进展 | 第46-47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47-50页 |
照片及说明 | 第50-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