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香蕉枯萎病概述 | 第10-11页 |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分布 | 第10页 |
·我国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及危害 | 第10-11页 |
·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 | 第11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定义及研究概况 | 第11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特点 | 第11-12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激发子 | 第12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抗病机理 | 第12-15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 | 第13页 |
·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13-14页 |
·信号转导 | 第14-15页 |
·壳聚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壳聚糖的抑菌效果 | 第16页 |
·壳聚糖引起植物的信号转导 | 第16-17页 |
·离子流动与活性氧爆发 | 第16-17页 |
·NO信号分子参与壳聚糖的诱导抗病性 | 第17页 |
·壳聚糖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的基因表达 | 第17页 |
·壳聚糖诱导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 第17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7-20页 |
·荧光域值设定 | 第18页 |
·Ct值得定义及与起始模板的关系 | 第18页 |
·RT-PCR的荧光模式 | 第18-20页 |
·SYBR Green I检测法 | 第18-19页 |
·Taqman探针法 | 第19页 |
·分子信标法 | 第19-20页 |
·RT-PCR的定量方法 | 第20页 |
·绝对定量法 | 第20页 |
·相对定量反应循环值(Ct)比较法 | 第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 第22-25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 第22-23页 |
·材料 | 第22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2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2-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 第23-25页 |
·材料 | 第23页 |
·采用喷雾法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效果 | 第23页 |
·采用灌根法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效果 | 第23-24页 |
·病级调查、分级标准和诱抗效果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抗枯萎病的机制 | 第25-30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细胞H_2O_2的产生 | 第25-26页 |
·材料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细胞NO的产生 | 第26-27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壳聚糖对香蕉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7-30页 |
·材料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接种及样品采集 | 第27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总RNA反转录成cDNA | 第28-29页 |
·引物的设计和扩增片段大小 | 第29页 |
·Real Time PCR扩增反应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8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 第30-37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 第30-34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30-32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33-34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抗香蕉枯萎病初步研究 | 第34-37页 |
·采用喷雾法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效果 | 第34-35页 |
·采用灌根法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效果 | 第35-37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机制 | 第37-48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细胞H_2O_2的产生 | 第37-40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细胞NO的产生 | 第40-42页 |
·壳聚糖对香蕉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2-48页 |
·喷雾壳聚糖对香蕉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2-43页 |
·接种枯萎病菌对香蕉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3页 |
·喷雾壳聚糖后直接接种对香蕉相关抗病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3页 |
·喷雾壳聚糖后48h接种香蕉枯萎病菌对香蕉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3页 |
·壳聚糖对香蕉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3-4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8-52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 第48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 第48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抗香蕉枯萎病 | 第48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机制 | 第48-49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叶片表皮细胞H_2O_2的产生 | 第48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叶片表皮细胞NO的产生 | 第48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抗病相关酶基因的表达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 第49-50页 |
·关于壳聚糖的抑菌效果及其机制 | 第49页 |
·关于壳聚糖诱导香蕉抗香蕉枯萎病菌的初步研究 | 第49-50页 |
·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机制 | 第50-51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产生活性氧爆发的研究 | 第50页 |
·壳聚糖诱导香蕉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50页 |
·关于壳聚糖诱导香蕉抗香蕉枯萎病的机理 | 第50-51页 |
·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 | 第5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发表文章 | 第62-63页 |
资助项目 | 第63页 |